在控制云南地区后,命先期入蜀诸军筑城守备,且耕且战,变游动战法为稳扎稳打。宋宝祐五年(1257年)秋,蒙哥亲率4万人马入蜀作战。出征前,他对诸王诸将说:我的父、祖都成大业而享盛名,我也要这样干!蒙哥攻四川时,宋廷在蜀中的防御有了不小的加强。从宋淳祐二年(1242年)开始,宋朝廷委派余玠任四川安抚制置使和总领。余玠总结了以往抗御蒙军的经验,筑成了青居、大获、钓鱼、云顶、天生等10余城,皆固山为垒,棋布星分,为诸郡治所,屯兵聚粮为必守计.但四川宋军只有四、五万战斗力很弱的部队,朝廷也没有调给其机动作战的兵马,因而在蒙哥的强攻之下,只有招架之力。
蒙军主力自六盘山(今宁夏南部)出发,三路并进。蒙哥亲率一路入大散关(今陕西宝鸡市西南);蒙哥的异母胞弟末哥率领一路入米仓关(通过今陕西江中市西南川陕界米仓山的米仓道);孛里叉万户率军入沔洲(今陕西勉县)。主力军入川后沿嘉陵江南下。宝祐六年(1258年)二月,蒙将纽璘率先锋军向成都进兵,击败宋刘整军,攻克成都。十月,纽璘率军进至渡马湖(今金沙江畔),接应蒙哥所率主力部队,随后蒙哥渡嘉陵江至剑阁县北,两军会合。蒙军在此击溃宋守隘军,继而进围鹅顶堡(今昭化县西南),守城宋将王仲出降。蒙哥率军以半年多时间,攻克、降服了嘉陵江沿岸的几个城寨,进围合州钓鱼城(今合川县东)。另两路入蜀蒙军在川西、川东也攻城掠地,连连告捷。这样,蒙军即对川蜀之地,三分有
其二了。
四川沦陷之后,当地百姓并没有完全屈服,很快,蜀地就有人站了出来。其实从1276年开始,全国各地反抗元朝暴政的民间起义不断。很多人都没能在史书上留下名字。比如我现在所了解的这位陈顶骁。
陈顶骁,四川制置使陈隆之义子,在成都沦陷后,他在陈置使十八亲随的护卫下突围而出。得知义父全家数百口被害后,悲愤异常,举兵反元。陈隆之治理蜀地期间素有名望,很快,陈顶骁的麾下就聚集了无数热血青年,其中有不少还是他的旧部。
得知陈隆之的义子举兵,蒙军震动,派出了万余人的部队征剿。彼时,陈顶骁麾下两千余人,设伏大败蒙军。如此一来,百姓更是望风归附。天下无敌的蒙军竟然被区区两千人击败了,蒙古大怒,誓要报仇。大军举旗杀来。陈顶骁明白自己力量有限,为了保存实力,他率军进入了蜀地长江上游。依靠对地理的熟悉继续抵抗。
此地依山傍水,丛林密布,蒙古大军的骑兵优势荡然无存,而又不识水性,一仗下来,损兵折将。见屡攻不破,蒙军便放火烧山,大军掩伏在山脚下,只等义军下山逃命便冲出来砍杀。但没有想到,左等右等,都不见陈顶骁率军出来。原来,陈顶骁采纳了义父其中一位亲随的建议,汲长江之水来灭火。使得蒙军口袋阵计划落空。
这样一来,蒙军再也按捺不住了,他们将山的周围围得铁桶一般。咆哮着开始冲
锋,陈顶骁骁勇善战,充分利用了地利优势,一次又一次击垮了蒙军的进攻。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小小书屋;https://www.xxswu.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