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启接过来看了看,料子没问题,是和田的籽料。这个圆形的玉佩雕刻得很有力度:中间的鹿、背后的柞树、山石、灵芝都雕刻得活临活现。无论拉丝工艺还是刀痕,都是里外一致,包浆灿然。
“这个不错!题材是‘秋山’,是金或元朝的,我们可以收!”袁启淡淡地说道。
“果然是行家!厉害!”送拍男子由衷地夸赞道。
一旁的小赵也终于松了口气,开始了一如既往帮助袁启鉴定和收拍。在他眼中,袁老师是一位真正的实战派。与那些只会沽名钓誉的“专家”不同的是:袁老师无论从学术角度还是从实战经验都是行业内屈指可数的。
同时,小赵也深深被袁启的人品所折服。一直以来,袁老师为人谦和,在教学中总能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所学传与学生。事实上,在“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古训下,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这一点呢?
不过——,今天的袁老师似乎有点儿不那么对劲儿!小赵发现他在收拍的时候,总是有点儿心不在焉的。对于反复纠缠着希望讨论自己拍品真伪的送拍人来说,袁老师似乎还透露着一丝不耐烦的情绪。
而且,他以前从未有过判断失误的情况啊!小赵不由地有些担心起来!就在刚才,拍品中有一只和田玉的镯子,上面有一道很大的暗裂,稍微仔细点就应该能发现。可袁老师楞是没看出来!
还有,一件明显修补过的光绪珍珠釉观音瓶,差点让袁老师写成“品相完美”。更可怕的是他差点失手把一个刚收拍的坦桑石挂坠掉在地上。要不是自己手快,可就真麻烦了!难道是因为老师最近太累了?小赵心里嘀咕着。
袁启又何尝不对自己的失误有所察觉呢?从小赵的眼神中,他已经明白了自己完全不在状态了!可是他越想集中精力去做好眼下的事,就越出现不该犯的失误,越失误就越烦躁!
他压抑着心中的不悦,努力使自己看起来很平静,至少——他不想让学生们看出自己的情绪干扰。
但是自己却无论如何也提不起精神了!甚至——他此刻似乎丧失了对鉴定的兴趣!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