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你妈妈守护的伏藏品,要么在韶关乳源县的云门寺,要么就在云南鸡足山附近的祝圣寺,它的原名叫迎祥寺,又名钵盂庵。”
“你怎么知道?”老爸觉得不可思议,为什么我们家的事,他卫东知道的比我们还多?
“因为你妈妈守护的伏藏品,曾经救过我一命,在我手上保存了九百多年。”
“什么?”我爸爸听得寒毛直竖,“腾”地站了起来。
卫东苦笑着摇头,低头仔细想了想,说道:“有些事情,迟早都要告诉你们的。”
我猜卫东可能想要说出他不死之身的秘密了,对老爸这个年纪的人来讲,确实很难相信,他们都是在唯物主义教育下成长的一代。我拉着老爸的手,示意他安静地坐下。
卫东的故事,要从公元984年,北宋赵匡义太平兴国九年说起。
那一年,卫东二十五岁,正沿着长江北上,准备参加当年的科举考试。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卫东站在船头诵读《归去来兮辞》,他穿一身长袍,背着古时读书人的背囊。船上除了卫东,还有几个年轻人,个个身穿华服,笑容满面,取笑卫东说:“这次制科取试,卫东好像把握十足啊,早做好了一去开封再不回乡的准备呢。”
另一人说:“卫东兄借《归去来兮辞》释怀,我看大大的不吉,陶渊明何许人也?归隐山林的隐士,与仕途无缘啊。”众人皆笑。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