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 > 恐怖·灵异 > 灵异奇谈 > > 第五章 浅谈天师道 (1 / 2)
        赵鼎元及其师父张宝君都是天师道正式弟子,而且张宝君现今还是日渐没落的天师道的掌门人。像骆怡笑,王庆虎等道门子弟,虽不是天师道门下弟子,但他们所属的教派亦与天师道有莫大渊源,皆属道门教派底下的部分分支。

        那么,何谓天师道,天师道是何人所创,又是怎么创建的呢?

        天师道,亦称正一道、正一盟威之道。天师道,即五斗米教,由道教创始人祖天师张道陵所创立,并著写《老子想尔注》,为后期道教发展打下了基础。随后,又由其孙张鲁改革教团,待曹操拜其为镇南将军后,道教开始向北方传播。张道陵的四代孙张盛,又将传教的地区从青城山迁至到龙虎山,至此道教也开始向中国的东南地区发展。

        天师道,是张道陵,张衡,张鲁,祖孙三代所立。当时在巴蜀一带,原有巴人信奉原始巫教,大规模的淫祀而害民。而这些祀奉鬼神的法教巫师聚众敛财,无恶不作。张天师携王长、赵升二位弟子和黄帝九鼎丹经,来到北邙山修行。后与巫鬼群体发生了大规模宗教冲突。川渝一带流传的张天师以太上老君剑印符箓大破鬼兵的故事就是以此为原型的。而被赶跑的巫鬼教不甘心失败,在大巫师张修的带领下,急跌天师道的教理,创立五斗米道。

        正一道的创立使道教开始以教的形式出现区别于以前的巫教奉太上老子为最高崇信。奠定了几千年的道教历史。

        天师道修行,分为养气之道,养神之道,养形之道,养食之道。

        养气之道

        天师道的养气之道,即所谓气的修炼。道教素重炼气之法,认为元气为生气之源,气在则神随生,得元气则生,失元气则死。“人所以得全生命者,以元气属阳,阳为荣;血脉属阴,阴为卫。荣卫常流,所以常生也。”

        天师道的气,有三种不同的含义,均来自医学中的精气学说。一指呼吸自然界的空气,称为“清气”。二指先天父母媾精时的元气,称为“先天之精气”。三指通过饮食物质所生的能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水谷之精气”,或称“后天之精气”。天师道认为人的活力之源在于体内之气,故强调保持和充实体内元气,希图通过养气之道而达到祛病延年长生久视的目的。

        养神之道

        天师道始终以老庄哲学的宇宙观、人生观和方作为其养生学的理论基础、方术来源和实践规范。天师道宣扬清静无为、静观玄览、含德抱一、虚心坐忘,追求内心的安宁,主张“道法自然”。这种离俗超凡的精神,发展并实践为出世的养神之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