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家伙的确是非常的大胆啊,这么肆无忌惮的在我们的地盘上闹事。”
白浩这么一副敢怒不敢言的表情让我更加好奇这些家伙到底是什么势力的人,能够让在这些的地盘上放肆,同时还让他们不敢反抗,这就让我对他们的身份更加的好奇了。
“那他们到底是谁?”
白浩深深吸了一口气之后说道。
“洪门听说过的吧?”
卧槽,我没有听错吧?洪门?这些家伙难道是洪门的人?要知道洪门乃是在中国历史之中存在了几百年的超级大势力,一个势力能够在这么多年的风雨飘摇之中依然屹立不倒,这不是一般的势力能够做得到的,但是洪门就真的做到了,虽然说现在洪门并没有怎么显露山水,但是它的地位以及底蕴可是没有人敢怀疑的,所以能够让这青玉帮吃瘪也是正常的事情。
虽然现在洪门这么强悍,但是洪门的建立在现在看来却是一团迷雾,其中郑成功与陈近南创立说则流传最广,但事迹均为传说,无法确证。
方以智创立说,依据为方以智晚年用号“木立”与传世可确知天地会“木立斗世知天下”“木立斗世六十年,太子十三来结义”等一批切口(暗语)相符,但暗语无法明了其意,因此其实为猜测;至于其余诸说,均以内容近似神话的荒诞传说为据,可信度极低
祟祯十四年,洪英偕门人南下改投明阁部史可法。其时史正督师扬州,抵抗清军,命洪到燕就侦察虚实。他一路联系抗清志士顾炎武。王夫之,博青主,黄梨洲等人,共同创建“汉留”组织,从事抗清活动。自史可法在扬州殉难,洪英至安徽芜湖,投奔明将黄得功。黄战败自刎,部众溃散,洪招抚黄部2万多人,继续武装搞清。由于双方兵力悬殊,屡战屡北,于祟祯十八年五月十三日,卒于距芜湖60余里的三汊河。
此后,洪英的儿子洪旭与洪英门人蔡德忠等至杭州投奔明潞王,不料潞王降清,他们又投奔郑成功。祟祯十七年清兵占领燕京,此后南方各地虽然继续有抗清力量,但逐步被清军破灭。
顺治十八年,蔡德忠等郑成功据守台湾,郑成功为了加强将士团结,开立“金台山”,“明论堂”(意思是取法梁山,既有山名,又有堂名,以后国内有用山名的,国外则单用堂名而不用山名),这就是洪门最早的“山”,“堂”组织。为了发展大陆上的反清秘密组织,郑成功派蔡德忠,方大洪,胡德帝,马超兴、李式开等化装到福建兴化府莆田县九边山少林寺投主持智通为僧,此5人在洪门被称为“前五祖”,所以世传洪门的祖师是和尚。
少林寺僧精于武艺,名闻全国,各地慕名而来习武者甚众,形成一个武艺传习所。康熙时,郑成功的侄子郑君达偕妻,妹投居少林寺,曾率领僧众123人组成僧军,应清廷招募,出征西鲁,凯旋而归,僧众并不居功,仍请回寺修道,清帝大加赏赐,除留用郑君达为总兵外,其余听任回寺。后清帝听信谗言,派兵围攻少林寺,由于内奸出卖,少林寺被焚,僧众逃出18人,蔡德忠,方大洪,胡德帝,李式开,马超兴5人得脱。
蔡德忠等逃出少林寺后,中途遇清兵追索,在沙湾口幸有勇士吴天成,方惠成,张敬之(或作张敬照)杨仗佑(或作杨仗佐),林大江5人掩护得脱,此五人在洪门中被称为“中五祖”。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小小书屋;https://www.xxswu.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