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对,就建一个英烈祠!”聂观智和陶勇都同声赞成。
达成一致后,一行人细细参观了岳家祠的全貌,对这位中华民族的英雄充分表达了自己的崇敬。见这些杀伐疆场的大将如此表情,与向书记同行的一个老年人显得满面红光,丛飞心里奇怪:我们对岳武穆满怀崇敬,你高兴个啥?一问之下,才知他是岳飞的后人,自己的先人得到无比的推崇,他当然自豪。
“我记得岳将军是河南汤阴人,你们咋到这安徽来啦?”丛飞不解。
那老儿叫岳崇高,闻言道:“唉,南宋无能,导致金兵占了淮河以北,我岳家就举家南迁,后来发生风波亭事件,家族为了避祸,四散求安,我们这支,却是岳雷扫北之时,留在这里的。”
“哦,那你们就从那时起就建了这词堂,祭祀祖先了吗?”
“不是,我们的岳家祠堂,却是明代建成的,说起来还得感谢这位大人。”岳崇高指着祠堂前面一块石碑上一落款处道。
说来也怪,这祠堂前的院子中被鬼子的一发炮弹击中,炸了一个大大的弹坑,可除了散落了些碎石土外,四周建筑居然一点无损,只是这阶前的石碑被硝烟熏黑了一块,众人细看那落款处,却可清楚地认得叶向高三字。
“哦,看来是这位叶大人促成的呀!”陶勇道。
“陶旅长说得对。”岳崇高当然不会放过自数家珍的机会,向众人说起了岳家祠堂的建成典故,“那是明朝万历年间,湖南赶考举子叶向高,北上赶考途径桃山驿,突发重病。咱们桃山集岳氏后代岳忠贤,视叶向高为亲兄弟,为其看病熬药,精心照料,关怀备至。后来叶向高金榜题名,中了进士,官拜户部尚书。叶向高钦佩岳飞,不忘旧恩,尤其感激岳忠贤,便奏明皇上,要求在桃山驿为岳飞立碑,作永久的纪念,让人们永远记住岳飞,发扬他的忠君爱国精神。皇帝准奏,拨银两若干,派叶向高督造,营造岳家祠。祠堂落成之日,叶向高为碑题词:誓将恢复旧河山,十二金牌师已班。从此钱塘天业废,濠前化界作重关。诺,这背面还有一道。”岳崇高带众人转到另一面,果然碑面正中是镌刻的岳飞的满江红,而下面却是一首五言:号令末霆讽,天生动地诹。铁骑渡河洛,直捣河燕幽。
岳崇高念完这首五言,感慨道:“我家先祖当年立志北伐,恢复旧山河,可恨被奸臣所害,如今各位首长带领雄兵,大败倭寇,正是铁骑渡河洛,直捣河燕幽之时,老汉虽老迈无力,但岳家子孙,愿随首长们参军,以实现我家先祖的夙愿,还请诸位首长同意。”
这老头儿还颇有深意呀,聂凤智与丛飞几人对望,相视一笑。
“报告!”突然一个声音从后边响起,却是机要室的通讯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