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刀扬起,在空中划出一道闪亮的弧线,人们脖子伸得老长,一时寂静无声,但见狗头滚落,三股浓血自颈腔喷向战旗,人群忽然如决堤之洪水,哗啦啦喧哗起来。何以只有三,原来其中一名刀斧手的大刀只是虚划了一下,但那刀下鼠辈却已吓晕过去,他是谁,鸠彦王是也,吕昆留他有用,故让他来体验一下感觉,不过这感觉太他良子的惊悚了!
在那些观礼的记者中,自然不乏《朝日新闻》和《读卖新闻》的记者,他们以复杂的感情写到:“作为一个理性的人,我们得重新认识到自己,支那吕昆将军和他的部队已经远远胜过我所见过的日本军队,而他治下的远东地区,不管从经济的发展还是民众的生活精神面貌,并不弱于东京巴黎和华盛顿,他们快乐自由开朗阳光,对未来充满自信。由此我们怀疑,政府和皇室发动的这一场所谓的圣战真正有意义吗?或者说真的有取胜的机会吗?日本的民众该清醒一下了。”当然也有《军阀炫耀武力,破坏远东和平》和《来自中世纪的威慑——中国远东特区长春阅兵侧记》之类的报道和通讯。
而在前线,在公主岭四平战场、在双辽通辽战场、在呼伦贝尔战场、以及辽阳战场和北海道战场,每一名复兴军的将士却更加精神振奋。长春的光复,是他们为之献身的伟大事业的一个里程碑,他们是其中的一份子,一种历史的创造者!
孟家岭在大黑山这西北麓,虽是九月,秋风瑟瑟,木叶飘落,但此时这个山乡屯子却分外热闹,复兴军第七军的军部正在庆祝着长春的光复,几乎所有军直机关的人员都在跳着唱着,只是作战室里除外。在一张大比例的地图前,军长胡信副军长马平参谋长苏世勇政治部主任许享植和后勤部长黄治超五大巨头正研判着长春总部发来的电令:长春光复,宜速进兵,围歼第十四师团等敌人,然四平坚城,不可强攻,徒增伤亡,当清其四乡,断其补给,乱其军心,乘间而破之;然军前多变,主将当临敌决机,不可自缚手脚,今遣陈超率武直前来相助,善之,善之!吕昆。
胡信笑道:“诸位,老大这封电令,明显要求我们全歼四平之北的敌人,诸位有何看法。”
马平道:“总司令官强调不宜强攻四平,我觉得四平之敌并不强大,咱们不如既收周边,也打四平,双管齐下,岂不更好。”苏世勇是从参谋学院深造出来的,认为不妥:“总司令官既有指示,我们不遵令而行,恐怕不好吧!”
胡信道:“参谋长大可不必担心,古时将在外君令尚可不受,咱们老总更是通达知变之人,况电令里不是说了主将要临敌决机的吗?我认为马副军长之意见可行。”
原来吕昆来电提醒,还是受了历史的影响,历史上陈明仁死守四平,搞得军神级人物林彪焦头烂额,东北民主联军死伤甚众,结果还是没拿下来。出于谨慎,特别提醒胡信注意,咱们的弟兄可不是这么用来血拼的。其实彼一时此一时,那时陈明仁守四平时,虽是一帮在野战中被打败了残军,但当时陈感无路可去,干脆置之死地而后生,全军上下将士用命,而城中百姓看到双方都是中国军队,心意摇摆,不知所附,陈明仁在一定层面上能够得到老百姓的支持,加上郑洞国与孙立人两路援军南北对进,谨慎的林彪选择了撤退,成就了陈氏一生的辉煌。然而此时可是我强敌弱,守在四平的不过是第十四师团的一个步兵团部和第2联队及野炮兵一部,城内伪满军此时已是六神无主,不成日军的梦魇都还得要天照大婶保佑,加之城中百姓,谁不望光复,鬼子此时想要外援也不可得,纵然鬼子明知已处死地而拼命,胡信以一军之力,拿下它当不成问题。更何况有武装直升机前来助战,可见在吕昆心里,其实也有一战四平的想法的。
“好,就揍他个狗日的。”几位主官终于统一了意见,苏世勇带参谋处立即制定作战计划。
四平城中,颓丧之气弥漫,第14师团的步兵团长久井宅光雄少将,第2联队联队长川口长流大佐等,此时正如一群濒于末路的恶狼,一个个瞪着血红的眼睛,似乎随时要择人而噬。大本营电令他们要以帝国武士的精神,反击并消灭吕恶魔的军队,恢复满洲秩序,确保帝国利益。尼玛个八嘎的,站着说话不腰疼啊!要搞绝地逆反,把神社里那些老鬼扒出来也不行,喜多诚一那特务出身的师团长居然严令他们不得后退一步!久井宅光雄除了暴走,也只有玉碎一途了。
此正是:狂飙恰似九天落,魑魅魍魉尽丧魂;秋风已逐落叶去,万里山河蕴新生。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小小书屋;https://www.xxswu.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