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因为这个家伙在卢沟桥的表现,而最终做到了大佐联队长的位置。但非陆军大学毕业的关系,让他的晋升速度远不如他军内的陆大毕业生的那些同僚们。眼下已经四十九岁高龄的他,实际上已经到达了晋升将军的年龄最后底线。
现在的日本陆军还不是几年后,因为大势扩充兵力,而导致现役军官不够用。将那些退出现役已经多年的预备役军官,不管能力和水平如何,甚至年纪大小都顾不上,一股脑的都拉回来组建新的师团。
到了最后阶段,甚至部队之中出现五十多岁的大佐大队长,四十多岁的中佐大队长的例子比比皆是。正规的野战师团倒还好一些,还是以正常年龄的军官为主。那些所谓的下辖两个旅团,八个大队兵力的的丁种师团,可就是没有这么幸运了。在一个师团,还大量出现过大队长的年纪,比自己的顶头上司少将旅团长还要大的情况。
眼下的日本陆军,因为眼下陆军士官毕业生的数量,还是比较充足。再加上从老兵之中选拔特任的大量军官,以及因为战功晋升的军官。军官的数量和质量,特别是中高级军官的数量和质量还是够用,甚至还可以说让人相当满意。
所以别看已经与中国整整打了四年,但是还在的执行到达一定年龄无法晋升之后,军官转入预备役,官兵也正常实行到服役期满之后便正常退伍制度。而不是像几年后,只要入伍就是来了别想走。
退伍,转入预备役你想也不要想。开玩笑,将烽火点燃了半个地球的帝国,眼下急需大量的优秀军官。这个时候,你还想着回家老婆、孩子、热炕头?已经饥不择食的陆军,别说预备役的军官转入现役,就是那些已经退役多年的老兵,甚至已经经历过一次动员的退伍老兵,都被拉了回来,送上了战场。
甚至就连批命扩充产能,以满足日军日益壮大需求的兵工厂中那些军工生产根本就离不开的技术工人,都无法避免被征兵的命运。更何况那些曾经的帝国军人,尤其还是深受天皇恩德的帝国军官。
而此时,日军还远没有达到那个地步。日军陆军此时虽然已经开始扩编,但眼下在中国战场已经打了整整四年,锻炼出大批军官的日军,还不至于到了缺乏基层军官的地步。所以这个时候的陆军大佐四十出头,甚至三十多岁的情况相当的普通。
这位一木清直以四十九岁的高龄,还在担任大佐联队长的例子,到目前为止几乎还是日本陆军独一份。倒是两年后别说四十多岁的大佐联队长,就是四十多岁的少佐大队长,五十多岁的中佐大队长的例子也比比皆是,根本不足为奇。
不过尽管知道因为年龄和学历的关系,自己在军中的道路已经走到头了,他现在更应该操心的是怎么计划一下退役后的生活。但这个家伙,明显对于自己的军旅生涯,在距离将军位置已经一步之遥停止下来很不甘心。
实际上对于参加过侵华战争的日本军官来说,越是职务高,越是在作战部队担任实际职务的军官,越不用担心退役后的生活问题。这些人在侵华战争的之中,特别是在初期日军攻城陷地时候,基本上都抢的盘满钵丰。再加上虽说不算太高,但也能维持生活的退役金,根本就不用考虑退出现役之后的生活问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