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 > 军事·战争 > 战争幻想 > > 第三百二十五章求贤若渴 (2 / 3)
        “虽说后来考到了北平大学,但是因为机遇的原因却是进了法学院。您也知道,当时正值乱世时期,国内的那些大大小小的老爷们、这个那个总司令,有几个遵守法律的?这玩意安邦虽有用,但是即不能救国,也不能让中国便的强大起来。”

        “尤其是在目睹了当时中国的所有机械设备,无论是铁路、汽车,还是电报、电话都是外国进口,无一样为中国人自行制造。东北工业当时为全国最发达的地区,但是那些工业设备,甚至制造产品的原材料,没有一样是我们中国自己生产和制造的。而日本之所以能侵占我东北,更是倚仗其多年以来建设的现代化工业基础。”

        “所以在报考大学的时候,我是很坚定是要学理或是学工的。先生所在的清华的理学院,是我当时的第一选择。那里不仅有先生,还有很多大名鼎鼎的教授。如吴有训先生、熊庆来先生、萨本栋先生、张子高先生等一大批国内名师。能在诸位教授门下学习,是我一生的梦想。”

        “心揣科技报国的我,一心想要的就是报考国内水平最高的清华理学院,期待能在诸位先生门下学习。只可惜时运不济,一场大病让我错过了清华的招生考试,还有北京大学理学院的招生考试。只能报考招生略微晚一些的北平大学法学院,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只是当时收容东北流亡学生的学校制度,在关内的流亡学生一旦考取某一大学,便不能在继续在原有的中学读书,也就不能再取得资助。所以尽管一心想要在先生门下学习,但是实在囊中羞涩,无力重新报考。”

        “当年的进关的东北学生,只要有书读就已经是难得了,哪里还能挑三拣四?能考上一个大学,就已经是不错了。只是可惜当年一场大病错过了清华招生考试,否则我恐怕早就已经是叶教授的弟子了。”

        “当时虽然未能拜倒叶教授门下,但心中那点遗憾中希望得到一些弥补。所以就在当时在清华读书的一个东北同学的帮助之下,只要有空就去您那里蹭课听。自己的专业课程,反倒是没有读多少,几乎差一点未能毕业。”

        说到这里,杨震神色多少有些自嘲道:“当年我是学文不成,学理也是稀里糊涂。即没有因为自己大学的专业成为一名大律师,或是像我的那些同学一样,进入国民政府那个部门去当一个小官僚。也没有能成为一名教授,反倒是成了一名军人。现在的情况和当年的志向,整整相差了十万八千里。”

        “不过叶教授此次能来东北,虽然因为时局的关系,不能在继续在叶教授门下学习,但也足以弥补当初的遗憾。只是不知道叶教授能否屈居东北,为东北全境的解放事业,为今后中国的发展,走出我们自己的道路尽一份绵力?”

        “叶教授,作为一名军人,我真诚的希望您能够留在东北。我们这里太需要您这样的专家和教授了,太需要您和您的弟子们来到这里帮助我们建立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国防工业了,尤其是现代化、高科技的国防工业。”

        “而不是国民政府那样仿制出几款外国的步枪和机枪,连弹药生产都无法满足需要的半拉子工业。我们不仅仅要有自己的军事工业,还要有自己的飞机、汽车、坦克制造工业。还有现代化工、电子、光学、冶金等一系列的工业。我们要做到的是人有我有,人有我精。”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