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 > 军事·战争 > 战争幻想 > > 第三百三十三章辽西之战(一) (3 / 3)
        在西面的叶柏寿、建平县城与四道营子大山则成为一条直线,成为这个三角形防御态势的一个边。其整体个防御态势,沿努鲁儿虎山东麓展开。而建平县城则正好这个三角形底边的一个中心点上,在日军在努鲁儿虎山整体防御态势之中,看起来战略位置极其重要。

        但日军兵力有限,防御重点又是放在了阜新至北票一线。在努鲁儿虎山战区,则是防御重点放在了四道营子大山、叶柏寿、北票这三个点上。位于这个三角形底边中间点的建平县城虽说位置重要,但连同两翼山区防御兵力并不是很多。

        鹫津铅平当初搞出这么一个部署的意图是,一旦建平县城受到危险,两翼重点布放的兵力,随时可以快速的增援。而如果他对面的抗联,想要施展迂回穿插战术,无论是从两翼那个方向行动,都要受到两面夹击。

        这个部署是鹫津铅平中将,在苦心研究抗联战术之后。在还要重点保证阜新、彰武、北票一线安全,仅有两个师团兵力多少有些捉襟见肘态势之下,苦心琢磨出来的。按道理说,鹫津铅平中将的这个部署,应该是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在但兵力不足以防备这么大区域的鹫津铅平中将,只能采取点和面相结合的部署。他的这个面放在了纵深部位的叶柏寿与朝阳,朝阳与北票之间的锦承铁路沿线。整个兵力部署,还是采取了更侧重身后的特点。

        至于除了县城进山向北走十余公里,就是抗联控制区的建平县城,则与东北方向的四道营子大山,形成两个可以交替掩护的点状部署。在这个方向上鹫津铅平中将,最初的主要是希望以点带面,在兵力难以为继的情况之下,最大可能的保证纵深的安全。

        但他为了发起攻势,将建平与四道营子大山身后叶柏寿与朝阳之间的面部署的兵力,也抽调走大部。将原本建平县城身后,叶柏寿至朝阳之间原本的面也变成了点。整个防线留下了大量的防御空白,可供李明博利用。

        他的这个部署,其实倒也不算有什么太大的毛病,只要对抗联的行动,有一个相当及时的掌握和了解,也就是说对敌情掌握的速度要快,也可以及时应对敌军的渗透性攻击。只要反应速度及时,可以节省大量的兵力。

        在战术上其实采取手中掌握一支机动兵力,采取后发制人这不是问题。敌人一动自己的部署自然就拉开了给自己反击可以利用的空档,这是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之下,以有限的兵力防御地域广大地区的一个恰当手段。

        但这个部署的前提是对敌人的部署和行动的判断和掌握,一定要做到尽可能的精确。没有这个前提,他的这个部署,就等于只能固守建平县城与四道营子大山两个点,而将对峙地区的最前沿彻底的放弃了。

        结果去年关东军在热东地区的归屯并户,再加上鹫津铅平中将到任之后,在自己控制区内强化治安,也就是再来一次彻底的归屯并户。却是将自己的耳目限制在集团部落周边,反倒是变相的削弱了自己的情报收集能力。在派出的侦察和警戒部队,提供的情报有限的情况之下,这无疑给鹫津铅平组织的此次反击行动,首先蒙上了一层阴影。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小小书屋;https://www.xxswu.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