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劳工从大同转运回东北,对后勤方面也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而且目前既然已经控制住大同,将这批劳工全部转运回东北,也影响到大同矿的恢复。大同的煤矿,都是优质的工业用煤。
这些煤炭对在陕北建设军工基地,也是至关重要的。战役结束之后,大同煤矿要想尽快的恢复生产,也不能一下子将所有的劳工全部抽走。另外一点,就是这批劳工现在身体素质已经大部恢复,郭炳勋认为完全可以从其中就地动员一部分新兵。
郭炳勋让陈翰章将所有二十五岁以下,十七岁以上的劳工,就地组建几个新兵团。抽调出一批得力的军政人员,对其进行整训。同时想办法与晋绥和晋察冀两大区沟通,就地征集一批新兵。
哪怕只能征集到两个团的新兵,也可以稍微减缓一下总部眼下所承受的压力。至于所需的武器弹药,由总部从东北解决。一句话,就是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要保证晋北战场所需的足够兵力。
其实郭炳勋对于陈翰章将从太原解救出来的那批战俘,全部移交给晋绥军区,心中多少有些意见。这些人虽说都有过被俘的经历,但有一点却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这些人都是完成了基本训练的老兵。
只要短时间的进行熟悉、整训和动员,就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可以形成战斗力,填补一定上的兵力缺口。那怕你留下五千人,补充进部队也能减轻一下自身的压力,并充实现部队的建制和缺口。
现在你可倒好,一万多人一下子全给了晋绥军区。晋绥军区的缺口,倒是一下子补充完毕不说,还有些撑到了。可你们自己却还需要总部想办法,千里迢迢的从东北给你们调拨补充部队。
看着郭炳勋起草的给陈翰章这道命令,杨震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同意了。不过在命令发出去之后,杨震对郭炳勋道:“你让高禹民现在将其他事情,都暂时给我放下。带着他的政治部人员,全部到新区去。”
“告诉他,我给他五天的时间,必须想办法在新区再动员三万以上的新兵。如果可以再多一些的话,我也不介意。此次新解放的各个县,都是东北传统的人口大县。甚至有一个县的人口,顶的上老根据地几个县的情况。动员三到五万新兵,应该不算太困难。”
“还有,现在已经动员的这两万新兵,全部发给后撤休整的各个师,以加快这批新兵的整训速度。先把这几个师的建制,给充实起来。还有此次李明博从奉天抢回的那些人口之中,也派一批政工人员下去,尽可能的征集一批兵员。”
“此次丰收者行动,我们虽说付出了一些代价。但是从奉天、鞍山、本溪湖、抚顺抢回了几万工人,抢回几万劳工,还有大批的民众。我们未来工业发展上,工人压力要小了很多。我看完全可以将原有计划之中,作为工人补充的部分青壮年,动员到部队中来。”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小小书屋;https://www.xxswu.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