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 > 军事·战争 > 战争幻想 > > 第二百四十七章隔阂 (3 / 3)
        部队能散能聚,各个部队都可以使用不用建制的部队单独作战,这就是游击战的精华。尤其是在敌强我弱,甚至连运动战都已经很少打,主要是以游击战为主的敌后战场上,长期游击战养成的习惯,也不是一天两天能够改变的。

        在加上晋绥军区原来的骨干部队,都出长城一线作战。留守的部队,大部分都是地方武装刚刚升级的。这些部队原来擅长的就是这种作战风格,你让他打阵地战,他恐怕坚持不了太长时间。你让他袭扰的日军鸡犬不宁、疲惫不堪,发挥这些地方武装的威力,将日军困死在据点附近,这才是他们的作战风格。

        打闷棍、下黑手,这是这些地方武装的长项。你让他们面对面的和日军打这种正规作战,他们的能力就差很多。这些地方武装,眼下虽说已经升级到了主力。很多部队的干部,原来也是主力部队下去的。可长期独立作战养成的作战风格,却不是短时间可以改变的。

        说白了这些部队你给他扔到敌人驻扎重兵的区域,他一样能够生存下来、一样打鬼子,一样的搞破袭。就算日军在反复扫荡,这些部队虽然也会陷入一时的困境,但只要稍微让他们喘息一下,还是会重新发展和壮大起来。

        这个时代的十八集团军,就有这个本事。但是你让他打这种硬仗,不是说真的就不能打。而是很多干部脑子里面形成的观念,觉得这种战斗打起来很不划算。付出了代价,却不一定能有多少的收获。

        多年来武器装备和训练上的劣势,以及复杂的生存条件,让这些部队已经养成各自为战的习惯。这是关内部队的一个优势,但也是一个劣势。即能在需要的时候攥成拳头打出去,也能在分散的时候各自为战,独立生存能力强,这是关内部队的优势。

        但是在某些方面,也未尝不是一个劣势。再加上天灾人祸的影响,如果没有杨震这个外来者的参与。实际上十八集团军的部队,因为部队扩充过快,直到抗战末期才恢复抗战初期运动战的能力。甚至有些部队,直到总决战的前夕才完全掌握大兵团的作战能力。

        两种习惯了不同作战模式,两种作战风格完全不同的部队,碰撞在一起协同作战,不出问题就怪了。大家都是按照自己的老经验在作战,但原本对付日军都有用的老经验,在配合的时候,却出现了相互拆台的情况发生。

        去年在热河战场,挺进军与抗联只是在战略上相互策应与配合。在战术上,并未进行过配合。这些问题,还没有显露出来。而且组成挺进军的部队,都是两大军区的精华部队,底子几乎清一色的都是老红军部队。

        甚至有当年红军时期就担任团长,现在还在担任团长者。虽说训练和指挥上也有一些不足,但是各自指挥员依靠自己的能力,也多少弥补了这一缺点。但现在两军真正在战术上第一次配合,这观念不同也就充分的体现了出来。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小小书屋;https://www.xxswu.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