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 > 军事·战争 > 战争幻想 > > 第二百四十章是不是应该事先通气 (3 / 3)
        “中央调配各部队参战,所有的作战计划都是按照速战速决,营救完成就全部撤离来制定的。你这么一拖延,给太原城周边的几个军区行动和配合上,陷入了极大的被动。现在整个战场,已经乱成一团,周边各个军区都打成了添油战术。”

        “杨震同志,这个事情的出发点,你是为了中央考虑,这一点中央也不是不清楚。但在行动之前,你能不能让中央有一个准备?要是全军都像你这么先斩后奏,这中央怎么还领导和指挥部队作战?”

        “我们实行的是民主集中制,但这个民主集中制,并不等于放手不管,放任自由活动。民主集中制的最重要的一点,是在后边的集中二字上。一个政党、一支军队,都要有着严格纪律的。”

        对于老总不轻不重的批评,杨震摸了摸鼻子没有敢解释。这一点,杨震也知道自己做的有些过了。他之所以没有事先请示,是因为在他看来中央肯定不会允许,他拿着部队去冒这个风险的。

        拆卸大量的工业设备,不是简单的营救被俘人员。所需的时间,在无计划、无准备的情况之下,将会极为漫长。而太原又是整个山西的政治、经济、交通中心,铁路和公路交通异常的发达。

        周边不算公路,仅仅铁路就有白晋铁路、同蒲铁路、正太铁路可以与日军驻扎重兵的运城、长治、临汾相连。更何况那儿还是日军第一军的司令部所在地,打那里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抢占太原的部队孤军突入,如果不能速战速决,一旦周边日军利用铁路优势合围上来之后,将会全军覆灭。营救被俘人员,这没有任何的问题。这些被俘人员,不是笨重的设备。只要能够营救出来,就可以迅速的转移。

        但要拆卸这些工业设备,所需的时间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运输也是一个大问题。就算有十天、半个月的时间,也很难在短时间之内完成所有的拆卸任务。而作为山西中心的太原,周边的日军数量并不少。

        中央的军事领导人,都是军事大家。这点问题再看不出来,那根本是不可能的。而在太原城周边的关内各个部队,晋绥军区部队主力,已经倾巢出动出外长城一线作战。同蒲铁路以东的太行、太岳、晋察冀北岳区的部队,在去年的大扫荡之中损失惨重。

        北岳区的主力,又要向北将重点放在大同战场。冀南军区和冀鲁豫军区增援部队,还在陆续向北。太岳军区主力虽说尚算完整,但还需要牵制日军四十一师团主力,根本就力大规模策应此次作战的情况之下,中央压根就不可能批准杨震在太原城内顺手牵羊。

        要是事先汇报和请示,不但不可能得到批准,恐怕自己还要挨上一顿严厉的批评。先斩后奏,也就成了杨震唯一的选择。毕竟这些设备和工人搞到手,中央总不能让自己退回去吧。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小小书屋;https://www.xxswu.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