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因为赵尚志的资历可比他老的太多了。虽然在军区常委里面排在他后边,但总归是他的老上级。不过中间是不是像他自己说的那样,只是单纯的出于尊敬的心里,没有别的意思参杂在内,那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但对于高禹民的做法,赵尚志却是坚决不同意。对代号的好坏与否虽然不在意,但原则性很强的赵尚志认为过去是过去,现在是现在。过去自己是高禹民的上级,但现在在军区常委会中高禹民是排在自己前边的。自己绝对不能逾越。
曾经在路线斗争上吃了大亏,饱受打击的赵尚志,现在除了在军事问题作风没有改变,还是那么独断专行,听不进别人不同的意见之外,在其他方面,尤其是政治方面可是谨慎的多了。
只是这个代号刚刚开始使用,大家一般都不是很习惯。大部分人还是直接称呼杨震为司令员,称呼他那个代号的则极少。而杨震自己也不太喜欢,一是内心多少对使用这个后世名声极大的代号有些拘束。二他也喜欢别人叫他司令员,感觉这样显得亲切。
所以,叫他司令员也好,称呼他为一零一也好,他并不在意。而下边的各级干部也都习惯称呼他为司令员,尤其那些老部下。总感觉这个代号有些别扭,没有人情味。尽管军区已经几次下文,但很多人就是改不过来。杨震对此不介意,他的那些部下也就颇有股子屡教不改的毛病。
看着自己警卫排长下山的背影,杨震转过头对身边的杜开山道:“老杜,你感觉这里的地形怎么样?有没有可为之处?”
已经习惯性的称呼杨震为司令员,这次总算从杨震警卫排长对杨震称呼的改变中,想起来了总部新下达的军区常委的代号的杜开山听到杨震这一问,连忙从失神中缓过来道:“一零一,从这里的地形来看,不是有没有,而是大有可为。”
“从这里向东到宝清县城,是一马平川的松江平原,除了少数的河流可勉强作为天险之外,几乎是无险可守。守住了这里,也就从西侧守住了宝清。向南、向西则与与勃利东部、密山北部、虎林西部山区山水相连。处于进可攻、退可守的位置。”
“老秃顶子山是那丹哈达岭的主峰,也是这一带的制高点。山高林密人烟稀少不说,也处于整个宝清、密山、勃利三县的中心点。无论东、西、南,三个方向中那一个方向出现敌情,我都可以迅速的出击。选择这里作为部队的驻训基地时,我主要就是看中了这一点。”
“一旦日军进攻宝清县城,或是勃利我军控制区域,从这里我可以很方便的向南沿着那丹哈达岭山脉南渡挠力河后,或是向东,或是向西,直接迂回日军的侧翼。不占领这里,只要我军元气还在,日军就是占领了宝清和勃利,他们也守不住。”
“一零一,就算我们所有的部队全部整训完毕,全面展开后,这里我也不打算放弃。我准备将这里作为整个分区,尤其是西面布防的战略支撑点。这里,我准备至少放上一个营的兵力。如果归我指挥的部队再多一些的话,能放上一个团,甚至一个旅的兵力,那就更是好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