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之下,除非特倒霉的家伙,否则踩上这些地雷的人大多只会被炸飞一只脚或是一条腿,通常是死不了的。尽管这些地雷中很多杀伤力都不大,但其战果在西山福太郎以及一零四师团官兵的眼中却是更缺德。
把人有意的炸成残废,却是比炸死更难让人接受。死了就死了,死了除了支付部分抚恤金之外,并不会给对方的国家、军队带来什么负担。虽会对部队的士气有一定的影响,但不会太大。
但成了残废就不一样,不仅行军时候的部队要分出部分人来抬,拖累行军速度,伤员发出的痛苦至极的呻吟声极度影响士气不说,战后国家还要养活这些已经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大大增添了这个国家的负担。
这就是杨震说的战争不仅仅是战场上决定胜负,不仅仅是武器装备的强弱。而是一门包含着经济战、心理战都多门科学的学问。这些地雷给西山福太郎以及一零四师团所有官兵带来极大心里伤害的地雷,正是杨震仿制的在后世大名鼎鼎美式M四九式反步兵地雷。
这些日军还算幸运的,由于杨震命令兵工厂抓紧时间将在他看来效费比最高的六六式反步兵定向雷搞出来。而还没有抽出时间生产他山寨的,工序相对复杂一些的七二式反步兵跳雷。
而且也是有意的在日军中制造恐慌,毕竟炸成残废,对这些日军来说比杀死他们更痛苦。所以才集中精力搞这种反步兵地雷与定向雷,而有意识的将跳雷的生产押后,要不这些中奖的日军会更痛苦。
也正是为了避免这些地雷在继续削弱本就已经不高的军心、士气,所以西山福太郎才决定采取相对昂贵一些的炮火扫雷方式。与其他日军将领不同的是,在西山福太郎看来,士兵的生命,尤其是经过战火考验的久经训练的老兵,要比比那些可以重新制造的炮弹值钱的多。
由于时间过于匆忙,再加上是在夜间,王效明在布雷的时候,没有玩多少花样,将主要的地雷都埋设在了公路上。西山福太郎这一手,让王效明始料不及,埋设在公路上剩余的,还没有被命好的日军踩中的地雷大多被日军炮火引爆。
见到剩余的雷区,被日军集中炮火一段段的轰掉,王效明心疼之极。一旦雷区失去了作用,自己拿什么拖住山下足足有一个加强联队的日军。难道就凭借这五百多个身体虚弱,杂七杂八的前战俘和那几十枚什么定向雷?
尽管舍得拿出携行的炮弹,清扫公路上的雷区,但是并不代表一贯节俭成性的西山福太郎会舍得用炮弹一直炸到关门嘴子山。携行的炮弹数量虽然不少,但毕竟还是有限的。若是炮弹都用来扫雷了,下一步的战斗还怎么打?
在清扫出长达一千余米相对安全的公路后,西山福太郎命令将驮运重迫击炮、重机枪以及高射炮的战马全部卸下来,赶到公路上,用这些驮马来继续探路。至于那些从马背上卸下来的重迫击炮与重机枪则全部上肩,改为人力。而那几门高射炮则留在了原地。
看着驮马在前面一路奔驰,却在未引发地雷,西山福太郎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对于对手布置的这些地雷阵,西山福太郎有种感觉。对手在这里阻击自己的兵力根本就没有多少,否则他们不会想到用地雷来阻止自己前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