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工产业的蓬勃快速发展,让杨震手中的底牌数量多了很多。至少扩编的部队,不用为轻武器的不足而头疼。但相对武器装备来说,杨震最头疼不是武器上的问题,而是兵员补充的问题。
工业发展越迅速,人力缺乏的局面就越严重。在还要保留农村足够从事农业人口,以及部队大量扩编的情况之下,更是感觉人口的数量不足。这次战后补充加扩编,部队一下子增加了几十万人。
除了野战部队,铁道、工程等部队,也到了不扩编不行的地步。在需要抢修新京周边铁路线,以及抓紧时间建设集通铁路的情况之下,铁道兵纵队此次一次性就扩编两个师七个团的兵力。再加上还要选派人员去苏联以战带训学习海军,所需的兵员数量就更多。
而且通过此战,杨震也发现了自己部队师一级的部队,编制有些过于庞大和笨重。重武器过多,也限制了部队在复杂地形之下的机动能力。中国不是西欧公路建设本就落后,而且几乎全部为土路的公路质量也相差很远。
重装师的数量过多,严重的限制了部队的在复杂地域的作战能力。所以在与郭炳勋和各个军兵种负责人几经研究之后,杨震下了决心调整部队的编制,尤其是师一级的火力编制。同时对装甲、航空等军兵种的编制,也进行大规模的调整。
此次编制调整,除了正式组建纵队一级的合成指挥部之外,主要是对师一级的编制和武器配备,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变化,进行了一次比较大的手术。减少了重装师的编制,将大部分的师一级编制调整为轻装师。
全军所属部队之中,只保留十八个原来建制的师作为重装师使用。但将其中的山炮营,改为一个德制一零五榴弹炮营。师属炮兵装备两个一二二榴弹炮营,一个七十六毫米加农炮营,一个一零七火箭炮营,也就是师属炮兵团改为四营制。
其余的部队将野山炮从三个营,削减为两个营。改为七十五毫米山炮一个营,七十六毫米加农炮一个营,一个一零七火箭炮营,增编了两个一百二十毫米重迫击炮连。同时增加了骡马的编制,除了师属汽车连之外,全师改为骡马编制。
团一级火力配置不变,团以下建制部队,营属十二毫米机枪数量增加一挺,新研发的四十毫米榴弹发射枪,每个步兵连增加三个,其余的火力配备标准则不变。而且团以下建制部队,都增编了骡马的编制数量。
对于装甲部队的调整,根据眼下的形势发展,除了保留两个装甲师之外,在今后暂时不再组建新的装甲师一级建制。而是以轻便一些的装甲旅,作为装甲部队的主要编制,并增编了一批独立坦克团。
装甲旅除了旅部下辖装甲车连和轻型坦克连各一个之外,下属部队编成下辖两个坦克营,外加一个两个营制的轻装步兵团,配备炮兵营、高炮营和工兵营各一个。并增加了各个装甲部队之中,技术兵种的编制。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小小书屋;https://www.xxswu.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