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 > 军事·战争 > 战争幻想 > > 五百零七一个结果,两种感受 (1 / 3)
        对于收琉行动的圆满完成,对于琉球这一片3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回到祖国的怀抱,谭家宝的表现是淡定的。但是对于全球华人来说,却是意义非凡。似乎谁都淡定不了,就连台北的蒋公和北京的伟大领袖都激动万分。

        这是这几百年来,华人在外交史上取得的最伟大的胜利。

        《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社论:《实践再一次证明,伟大的中国人民是不可以战胜的!》。文章简要介绍了这次“收琉行动”的过程,并不止一次提到,中国人必须团结起来,团结起来的中国将雄于世界。文章隐晦地暗示,琉球投入了中华民族的怀抱,台湾也终究会加入祖国这个大家庭。

        台湾《中央日报》的头版头条的位置,刊登了蒋经国的署名文章:《琉球需要祖国,祖国也需要琉球》。文章详细介绍了这次“收琉行动”的艰难过程,描述了“收琉行动”小组的同志们的高尚的爱国情操,并也用一整段,500多字感谢了“大陆同胞”的鼎立支持。另外还感谢“海外侨胞”和“国外正义的国家和人士”的大力支持。

        无形之中,两岸在悄悄地靠近。

        由于金庸自己就是“收琉行动”小组的成员,所以他的“料”比任何媒体都多。他主持的《明报》和《南华日报》更是大幅介绍收琉行动的过程,还有收琉行动小组成员工作、生活和家庭中的奇闻趣事……

        美国《唐人街日报》的发行量已经是今非昔比,旅美的各界人士纷纷撰稿,以诗歌、散文和回忆录的形式盛赞这次中华民族的伟大胜利……

        为了尊重谭家宝的意愿,所有官方媒体都没有提到“唐嘲”的名字,但是一些消息灵通的小报却肆无忌惮地渲染“唐嘲先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羽扇纶巾,风流倜傥,雄姿英发,气吞山河的光辉形象和英雄气概。

        消息传来,地球上所有有华人的地方都沸腾了,广袤的神州大地更是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几乎所有的人都走出家门,并自发地向各个城市的中心地点涌去。

        北京天安门广场、上海外滩、南京雨花台、武汉的解放大道、成都的天府广场、拉萨的布达拉宫、台北的迪化街、香港的维多利亚港……这所有的地方都是红旗招展,或是鲜花拥簇,或是高呼革命口号,或是高唱爱国歌曲……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