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中央政府里肯定有人明白这一点,但地方政府的人显然也很明白自己的工资福利跟GDP的关系。决定政府人员能否升迁的,不是理论上拥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广大人民群众,而是政府人员自己;不能给政府人员带来福利、反而损害其利益的,就得下台;中国有句话,当明规则和潜规则不一样的时候,按明规则说话,按潜规则办事;于是中央喊了N次是时候调控一下给房价降温了,实际上却是越调越高特别是中央所在的首都,所有增加房子成本的政策,最后都由消费者买单,有如扬汤止沸,把房子价格和房租价格步步高涨地推了上去。
如果外资赚不到足够的钱,他们自然就会外流。首先被波及的就是日企,因为最近中国抵制日货,房价成本又变高,所以他们可能开始大规模退出中国。
通过大规模增加货币量来维持政府统治和保持发展势头,属于饮鸠止渴,赚的是受国家保护的重点企业,亏的是出卖劳动力的普通老百姓别看他们的人均收入可能都不够纳税资格,但这是国家的根基,一座大楼,根基完了,上边不管盖得多豪华,都得倒下来。
国穷民富,国家感觉钱不够用了,可以随时变出钱来,国富民穷,国家感觉钱不够用了再想变出钱来,就要面临崩溃的危险。
但是没必要在对方面前说这种扫兴的话。
丹妮丝认为,中国政府显然比丹妮丝更理解中国国民的承受能力,要是把希腊人民的承受能力跟待遇预期跟中国人民的换换,中国政府破产两次都够了,但按中国百姓的承受能力和待遇预期来看,可能还真就崩不了。
于是丹妮丝义愤填膺地表示:“美国最近做得太不厚道了,又开始量化宽松印钞票,一般国家这样做,必然导致国内通货膨胀,但因为美元是世界货币,所以它把通货膨胀的负面转嫁给其它国家。美国量化宽松,我们不加大货币供应量,就得吃亏。”
来客点点头,表示赞同;就跟丹妮丝聊起他的一些相关见解他听家里长辈说起,以前中国政府在这方面特别厚道,建国差不多三十年的时间里,没有玩过量化宽松,汇率也没动过,物价极为稳定和低廉,苏联老大哥的人出访中国,拿出一卢布寻思买点西红柿尝尝,老农大吃一惊:“真的都买?您拿啥装啊?”老大哥掏出一个手帕,寻思包起来带起,结果老农直接把整筐的西红柿连筐一起给他了。
如果只是关起门来自己过日子,这政府从来不加发货币的做法,倒也算是厚道,但一等跟世界接轨,老实人就吃亏了。80年左右的留学生去美国,简直真是灵魂深处都震撼了:美国社会底层的平均年收入都有上万美元!而当时中国广大群众的年收入只有几百块人民币!还不到人家的零头!这还是教科书上宣传的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美国群众么?到底谁才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啊?
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中国把中美收入的差距从百分之一追到了几分之一,不容易啊!
丹妮丝也表示: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世界各国相信美国的实力和信誉,同意美元成为世界货币;按理说美元应该成为世界经济的定海神针,但是美国政府对美元的政策,一次次从世界范围内掠夺财富充实他们自己,令我们失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