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本身无法给人提供能量,喝酒可以壮胆、可以去寒什么的,说到底都是心理作用。
那为什么现实中我们确实要喝酒去寒和壮胆呢?比如说大冬天下河前先来几口去寒酒,敢死队冲锋前要喝壮行酒之类的,这就涉及到细胞心理学!
细胞透支潜力进行无氧呼吸的时候,会分解出能量酒精(主要是植物类)、或能量乳酸(主要是动物类)。人体是一个大型细胞组合体,人体内的细胞群就可以视为一个小社会,社会中的个体,都有从众性、应激性;细胞如果察觉到周围的酒精含量变高,就会判定为周围的同胞都在拼命,比自己更拼命,于是它也会被传染,努力透支潜力,尽一切力量,加快新陈代谢,跟同胞们看齐,为人体提供能量支持(人的无氧呼吸主要是产生乳酸,但是人体细胞内拥有传承自远古细菌植物的线粒体,对酒精有感应)。
这就是帮人体提前预热了,于是人就感觉不怎么怕冷了;而敢死队的壮行酒也是这样帮人进入拼命状态。部分脑细胞受抑制,能降低人的杂念,使人的精神意识更加凝聚和纯粹。
适度的酒精,能让人兴奋起来,但过度的酒精,却会让人沉醉,这又是为什么呢?大脑有一种平衡机制,用于防止过于极端的某种措施或情绪对整个身体造成伤害。有喜极而泣、有怒极反笑;有激动得流下了泪水,还有悲伤到咧嘴大笑最后一条不被世人所接受,但也确实存在,唐朝长孙皇后死的时候,葬礼上就有某个倒霉蛋难以自控的哈哈大笑,把自己坑得不轻。
无氧呼吸的终产物酒精在体内含量过多,人的脑细胞就会判断身体负荷过大,需要休息,于是他们通过自己的罢工,来促使整个人体进入休眠状态。
如果酒精浓度再高一些,连脑干里那些负责心跳、呼吸的脑细胞也会罢工,那人也就醉死过去,活不过来了。
所以饮酒应该适度。
尽管其实还想再喝,但刑俊坚持说自己量到了,来客和来雅便各自倒了满满一碗热身酒,慢慢喝着。
“爸,我喝不动了……”来雅端着剩下的小半碗酒,以撒娇般的语气跟来客说话。
来客笑着,一小口一小口地抿着酒:“又倒多了吧?老规矩,要么自己喝了,要么找人替你喝了。可别找我。这回你弟不在,我看你坑谁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