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虽然如此,但在承受这样的腐刑之下,哪怕再刚烈,再能忍的人,内心也是悲痛欲加。
这个时候,司马迁给自己的好朋友“任安”写了一封回信。
“任安”很欣赏司马迁。
哪怕司马迁遭受到了腐刑,但任安还向朝廷一次又一次推荐他。
但司马迁却看得清楚,在他的回信当中,司马迁说道:“受过宫刑的人,社会地位是没法比类的,这并非当今之世如此,这可追溯到很远的时候。从前卫灵公与宦官雍渠同坐一辆车子,孔子感到羞耻,便离开卫国到陈国去,商鞅靠了宠臣景监的推荐而被秦孝公召见,贤士赵良为此寒心;太监赵同子陪坐在汉文帝的车上,袁丝为之脸色大变。自古以来,人们对宦官都是鄙视的。一个才能平常的人,一旦事情关系到宦官,没有不感到屈辱的,更何况一个慷慨刚强的志士呢?如今朝廷虽然缺乏人材,但怎么会让一个受过刀锯摧残之刑的人,来推荐天下的豪杰俊才呢?”
报任安书里,在前世版本的《典籍里的中国》,他是没有的。
他只截取了这一封信里的两句话。
但其实这一封回信,里面却有太多太多司马迁想给任安,想要回应世人的话。
所以。
在陈凡制作《典籍里的中国》时,说什么这一封《报任安书》,陈凡也要将他读出来。
“我内心打算向皇上陈述上我的看法,但没有适当的机会,恰逢皇上召见,询问我的看法,我就根据这些意见来论述李陵的功劳,想以此来宽慰皇上的胸怀,堵塞那些攻击、诬陷的言论。我没有完全说清我的意思,圣明的君主不深入了解,认为我是攻击贰师将军,而为李陵辩解,于是将我交付狱官处罚。我的虔敬和忠诚的心意,始终没有机会陈述和辩白,被判了诬上的罪名,皇上终于同意了法吏的判决。我家境贫寒,微薄的钱财不足以拿来赎罪,朋友们谁也不出面营救,皇帝左右的亲近大臣又不肯替我说一句话。我血肉之躯本非木头和石块,却与执法的官吏在一起,深深地关闭在牢狱之中,我向谁去诉说内心的痛苦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