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总监眼里闪过一丝赞许,又问:“如果让你做一个高端文旅项目,客户要求‘既要传统,又要现代’,你会从哪里入手?”
“先找‘根’。”姜晚几乎没犹豫,“比如项目所在地的传统工艺、建筑形制,甚至当地人口中的故事——这些是‘传统’的魂。然后用现代的材料和技术去表达:比如用3D打印还原传统木雕的纹样,却做成轻量化的装饰;用智能灯光控制,让传统的窗棂在夜晚呈现不同的光影效果。不是简单的元素堆砌,是让传统‘活’在现代里。”
面试结束时,李总监笑着说:“下周一来上班吧。我们最近正好有个文旅项目,或许你能带来新的思路。”
上班第一天,姜晚提前十分钟到了公司。她的工位靠窗,阳光能刚好落在电脑屏幕上,桌上还放着同事帮忙准备的绿植——一盆小小的多肉,叶片饱满,透着生机。上午的入职培训结束后,李总监把她叫到会议室,手里拿着一份厚厚的项目资料:“这是‘青溪山居’项目,客户是国内顶尖的文旅集团,要求做高端民宿集群设计。之前团队出了三版方案,都被客户否了,理由是‘没有灵魂,太商业化’。现在团队里的设计师都有其他项目在忙,你愿意试试吗?”
姜晚接过资料,指尖触到纸页时,能感觉到自己的心跳快了些。翻开第一页,客户的需求写得很细:“融合青溪县的竹编工艺与夯土建筑,满足高端客群的舒适需求,同时保留乡村的质朴感,还要设置亲子互动区和非遗体验空间。”后面附的前几版方案,她快速翻了翻:大多是把竹编纹样印在墙纸或家具上,夯土只用在外墙装饰,亲子区就是简单的滑梯和绘本角,显得敷衍又刻板。
“我试试。”姜晚抬起头,目光坚定。虽然知道这是块硬骨头,但她心里那点不服输的劲儿,又被勾了起来。
可真正开始做方案时,姜晚才发现难度比想象中大。她查了青溪县的竹编工艺资料,发现当地最有特色的是“经纬交错法”,能编出复杂的几何纹样,可怎么把这种工艺融入建筑设计?用竹编做吊顶?担心承重问题;用竹编做隔断?又怕不够私密。她画了十几张草图,撕了又画,最后都揉成了纸团,扔在桌角的垃圾桶里。
晚上回到家,姜晚把自己摔在沙发上,盯着天花板发呆。桌上的项目资料摊开着,客户的需求条款像小锤子,一下下敲在她心上。傅沉舟回来时,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景象:客厅的灯没开,只有阳台的落地灯亮着,姜晚蜷缩在沙发上,怀里抱着抱枕,侧脸埋在阴影里,连他开门的声音都没听见。
“怎么不开灯?”傅沉舟走过去,按下客厅的吊灯开关。暖黄色的灯光漫开来,照亮了姜晚眼底的红血丝和桌角的纸团。他没直接问,而是转身去了厨房,很快端来一杯柠檬蜂蜜水——他记得她每次熬夜改图,都喜欢喝这个,说能缓解眼睛酸涩。
“先喝点水。”他把杯子放在她手边,在她身边坐下,指尖轻轻碰了碰她的胳膊,“是项目遇到难题了?”
姜晚沉默了几秒,终于抬起头,声音带着点疲惫:“客户要做青溪山居的民宿设计,要求融合竹编和夯土,还要有亲子区和非遗体验空间。前几版方案都被否了,我画了一天草图,都觉得不对——要么太传统,像个博物馆;要么太现代,丢了竹编的魂。”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