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玉未合,铃未响。”她轻抚琵琶,“我怕,若我提前现身,反害了你。”
陈昭沉默良久,终将“昭玉”取出,与她的“云纹玉佩”并置。
玉身微光流转,梅花与云纹交叠,红宝石与青珠相映,仿佛在回应某种古老的契约。
“现在,”他低声道,“铃,响了。”
1945年,抗战胜利,香江重光。百废待兴,人心思安,而文化之火,亦在废墟中重燃。云裳班,正是在这时登上了它命运的巅峰。
那夜,是“香江戏曲复兴大会”的压轴之夜。永乐戏院座无虚席,政商名流、江湖大佬、洋行买办,皆齐聚一堂。舞台之上,红绸高挂,金漆雕栏,灯火通明如白昼。云裳班倾巢而出,上演压轴大戏《海誓》——一出讲述乱世中恋人以命守信、玉魄归魂的南音传奇。
台柱苏云娘,一袭月白色旗袍,外罩轻纱,发髻高挽,珠翠点点。她手持玉箫,立于台心,嗓音清冽如泉,唱至动情处:
台下掌声雷动,霍家家主霍镇东坐在包厢正中,手中雪茄轻晃,嘴角含笑,却眼神冰冷。他身旁,站着三位“红头巾”高手,皆着黑衣,手按刀柄,目光如鹰,扫视全场。
没人知道,那掌声与喝彩之中,已埋下杀机。
演出至第三幕,苏云娘与男主角对唱《初遇》,弦乐悠扬,情意绵绵。就在此时,后台突然传来一声巨响——是油桶被踢翻的声音。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