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菩萨啊……国师大人是活菩萨转世!”老妪含着热泪喃喃自语。
消息如同春风,迅速吹遍了京畿之地。
无数流民闻讯而来,“国师苏清言”仁德之名,开始以最直接的方式,深入民心。
但光是施粥,只能解一时之急。
苏清言深知,必须让流民有安身之所。
她以“观察星象,需清净之地修筑观星台以利国运”为由,向皇帝请旨,划拨了京城外几处闲置的官地和荒废的营房。
随后,国师府出面,组织青壮流民,以工代赈,清理废墟,搭建简易却坚固的棚屋,形成了井然有序的“安民坊”。
每个家庭都能分到一处遮风避雨的容身之所,虽然简陋,却远比露宿街头、冻死饿死强上百倍。坊间道路被简单平整,甚至还挖掘了排水沟,以防瘟疫。
“安民坊”建成后,苏清言并未停下。真正的安定,在于让百姓能够自食其力。
她再次上奏:“陛下,京城内外多有荒地,闲置可惜。安民坊中多有壮劳力,无所事事易生事端。不若由朝廷提供种子、农具,组织他们开垦城外荒地,所获收成,部分上缴国库,部分归其自身所有。如此,既可增国家粮储,亦可安流民之心,使其渐成编户齐民,实乃一举多得。”
同时,她还利用国师府的经费和影响力,招募流民中的工匠,组建了修缮队,承接一些官府的土木工程,如道路、沟渠的维护等;组织妇女进行纺纱、织布等手工艺制作,由国师府统一收购,补贴家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