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不再犹豫,终于采纳了苏清言的建议,以八百里加急发出圣旨,严令江淮各地按照国师所言,全力备灾。
接下来的一个多月,局势的发展,完全沿着苏清言“预言”的轨迹行进。
江淮地区暴雨倾盆,江河水位持续暴涨,屡屡突破警戒。但由于提前加固了堤坝,疏通了关键河段,储备了沙石木料,当历史性的洪峰来临时,大部分险要地段都堪堪守住,只有少数几处年久失修的支流堤坝溃决,造成的损失被控制在了最小范围。
更重要的是,因为提前规划了迁移路线和安置点,沿岸大部分百姓得以提前撤离,避免了大量人员伤亡。滚滚洪流过后,虽然田地被淹,房屋倒塌,但人心未散,希望犹存。
消息传回京城,满朝震动!
第20章亲封国师
这不是什么虚无缥缈的星象,而是实打实的、拯救了万千黎民性命和无数财产的功绩!
朝堂之上,赞誉之声不绝于耳。即便是之前对苏清言心存疑虑的大臣,此刻也不得不承认,这位苏修士,确有其神异之处,且心系苍生。
皇帝看着龙案上来自江淮的报平安奏章,再看向殿下垂首恭立、宠辱不惊的苏清言,心中最后那点忌惮,终于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无比复杂的情绪,庆幸、依赖,甚至是一丝隐隐的……敬畏,是对天意的敬畏,而非对她个人。
他亲自走下龙椅,来到苏清言面前,感慨道:“国师真乃上天赐予朕,赐予大昱的祥瑞!若非国师提前预警,江淮之地,恐已成一片汪洋,朕……亦将成千古罪人!国师之功,堪比再造!”
苏清言立刻躬身,语气无比谦逊:“陛下言重了!此非贫道之功,实乃陛下仁德感天,故而上天降下预警。贫道不过恰逢其会,代为传达罢了。能救万民于水火,全赖陛下从善如流,决策英明!陛下,才是真正的天命所归!”
她再次将所有的功劳,毫不留恋地推给了皇帝和那虚无缥缈的“天意”。
她忽然察觉到不对,国师是在叫她?“陛下刚才是在唤贫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