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未晞会停下脚步,看一眼,然后点头。她的回应总是很简短,却足够让杜云雀开心半天,转头就跟林青竹说:“你看,她搭理我了!”说着还把手里的鱼往林青竹面前凑,吓得对方往后躲,两人闹作一团,笑声像银铃似的在溪边回荡。
林青竹性子文静,像她的名字,总抱着个竹篮在溪边采野菜。篮子是她自己编的,纹路细密。遇见白未晞时,她不会像杜云雀那样叽叽喳喳,只是会红着脸,把刚采的、最嫩的那把荠菜递过去,小声说:“这个……好吃。”荠菜上还沾着泥土和露水,新鲜得很。白未晞接过,说声“谢谢”,她便会笑得眉眼弯弯,像月牙儿挂在脸上。
鹿鸣每月会去山外换些盐和针线,回来时偶尔会给村里的小姑娘们带些“稀罕物”——一块光滑的石子,说是山外河边捡的,上面有天然的花纹,像朵小花。或是一片彩色的羽毛,说是落在货郎担上的,蓝得像天空。有次他给未晞带了根骨簪,说是比木簪结实。那骨簪打磨得很光滑,顶端还刻了朵小小的兰花,显然费了些心思。
第22章青溪村
村长林茂,依旧是那副不冷不热的样子。每日清晨会在溪边练五禽戏,看见未晞时,会微微颔首,算作招呼。他从不问她在找什么,也从不过问她的去向。
寻找多日无果后,白未晞开始想是不是方向错了。
这个念头刚冒出来,就被她压了下去。她有的是时间,不着急。青溪村的日子像溪水,缓缓流淌,没有汴梁的湍急,也没有乱世的焦灼,每日听着鸡叫醒来,看着日落睡去,倒也安稳。
月中那天傍晚,晚霞把溪水染成了金红色,像打翻了胭脂盒。白未晞吃过晚饭,柳月娘做的薯蓣粥,甜丝丝的。她对柳月娘说:“我去东山看看。”
柳月娘愣了愣,随即点头:“早些回来,夜里山风凉。”她没问为什么,只是从屋里拿了件粗布外褂,那外褂是她父亲生前穿的,洗得有些发白,却很干净,“披上吧,石生说坡上比村里冷。”
白未晞接过外褂,指尖触到布料上粗糙的针脚,是柳月娘的手艺,针脚细密,边角都包了边。她道了声“谢谢”,转身往东山坡走去。
刚走到村口,就看见石生背着弓箭站在那里,像是在等她。他脚边放着个火把,已经点燃了,火苗跳动着,映得他的脸忽明忽暗。“我跟你去。”他的语气不容置疑,“夜里有野兽。”
白未晞没拒绝。两人一前一后往坡上走,石生的脚步很稳,踩在草叶上发出沙沙的响,火把照在前面的路上,把影子拉得歪歪扭扭;未晞的脚步很轻,像与夜色融为了一体,手里的外褂被风吹得轻轻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