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相应的呢,康澜则需要和华国共同在国内建立几座研究所,康澜以技术入股,享受一半的成果。
但由于康澜本身的技术人员不足,尤其是核心技术人员,所以研究所的推进,是所有合作项目中最慢的。
好在华国表现出了足够的耐心。
“嗯……但技术人员这一块,还是要加快才行。”
吃着卤煮的李亦已经理清了思路。
接下来,将以康澜的名义,和淡马锡本土高校,以及华国一些高校,签定一揽子定向培养计划,完成人才上的补充。
优点是效率高,成本低,且数量充足。
毕竟华国大学生是众所周知的牛马,便宜好用不说,数量还管够,而且基础还扎实。
缺点呢,自然是和华国绑定太深。
在国际上,很容易让康澜打上华国标签。
对于现阶段而言,这倒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