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当晚工作就变成了择优三首。
林恒自小接受音乐教育,擅长吉他、钢琴以及这俩相关的乐器——电吉他、贝斯、电钢等,还有专门的声乐老师。
乐理自然也是学了很多的,但是他不喜欢,觉得太枯燥了。
林恒宁愿抱着吉他乱弹一下午,也不愿意在笔记本上记录简谱。
但是毕竟请了专业的老师,视唱练耳、扒谱记谱的能力还是在的,加上还会钢琴,对乐谱的熟悉也有日积月累的基础。
饶是如此,当他真想创作曲子,还是得捡回一些理论书籍,把脑子里的各种相关知识串起来,才能缓慢地写出一些旋律来。
速度、节拍、音高、时值……真考虑起来,头还是挺大的。
所以他用了“简化”的方式,在流行乐常用的旋律里,挑选符合“欢快、喜庆”的旋律,为什么没有“香甜”?
因为他实在不知道香甜是个什么样的氛围。
挑好了旋律,就以此为基底,进行节奏上的微调,往多个不同方向调整后,也就产生了多個不同的作曲版本。
优点显而易见,比较成熟;缺点更加明显,有强烈的既视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