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蒙青禾村信任,御膳房有幸成为青禾系列肉食首批合作伙伴。然因产量极其有限,为保证每一位食客都能享受到最完美的用餐体验,目前所有产品主要供国内门店。对于海外朋友的厚爱,我们铭感五内,未来,御膳房或将择机举办小规模国际品鉴会,敬请期待。”
这篇公告,将“不够卖”这件事,包装成了“追求极致体验”,逼格满满。
紧随其后的是赵老板的“京州赵氏生鲜”,风格就粗犷多了。
“憋问了,再问我真跳楼了,肉就那么点,国内的大爷们我都伺候不过来!国外的朋友们,你们的心情我懂,但我也没办法啊!等,都给我等着,等啥时候产量上来了,我保证第一个给你们空运过去!但现在,莫得!”
一篇大白话,充满了赚大钱的烦恼和凡尔赛式的诉苦,反而更让人觉得真实可信。
唐镇元和陈先生的公告也大同小异。
一个主打服务本土,一个强调顶级稀缺。
四份公告,口径惊人的一致:货有,但很少,国内都不够分,国外的朋友,暂时,真的只能看着了。
不过,公告的字里行间,都留下了一丝活口。
“未来”、“择机”、“等产量上来”、“会供给一部分”。
这些词眼,对于那些望眼欲穿的外国人来说,虽然远水不解近渴,但终究是一份希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