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单上罗列着顾杉急需的那些精密零件和仪器,申请部门是“新型材料预研项目组”,申请人:陈远。状态:已批准,待采购。
陈远的留言言简意赅:“货已订,三周后到。走我的私人渠道,风险自负。另,小心。院里有‘别人’在打听第七实验室的废料处理记录。”
“别人”?
顾杉的眉头紧锁。除了张震,还有谁会对一个已被定性为“事故”的废弃实验室感兴趣?
一种不祥的预感萦绕心头。但他没有选择。陈远提供的这批物资,是黑暗中的唯一稻草。他成了科学的窃火者,只能在这条灰色的道路上走下去。
当天晚上,顾杉再次潜入地下实验室。他没有能力进行主动实验,但他可以分析现有的数据。他将那段三秒钟的“求救信号”输入电脑,动用所有能用的计算资源,进行全方位的解析。
他分析它的频率谱、时域特征、调制深度……任何一点蛛丝马迹都不放过。
数小时的不眠不休后,一个惊人的发现让他汗毛倒竖。
这段信号,并非“原生”的。
它像是……一个“转发”的信号。
在极其精细的频谱分析下,他能看到原始信号被一层极其高明的手段包裹、转译,最终以他和思瑜的私人密码形式呈现出来。就像一个不会中文的人,利用一个完美的翻译器,说出了地道的中国话。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