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倒是钟山的这部话剧,可以说相当特别。
钟小兰翻阅着手中的《法源寺》,只觉得文字之艰深、信息量之大前所未有。
之前只读过《雷雨》、《日出》的她头一次看到这样编排的戏剧,头一次看到对历史这样的剖析、展示,从头到尾读下来,人都是懵的。
《法源寺》这部话剧,在前世是依托于李敖的同名改编的,不过实际上话剧作品本身跟的差距相当大,可以说是基于精神的阐发和再创作。
故事结构并不复杂,讲述的是1921年的法源寺内,一位名叫异禀的小沙弥跟随主持和尚普净在寺内行走,恰好法源寺正是晚清变法历程的中心地点,于是天赋异禀的“异禀”在寺内得见谭嗣同在内的一众鬼魂。
因此借由小沙弥“想要了解历史”的理由,所有的人物集中于法源寺,来了一场古今结合、穿越时空、超脱生死的对话。
整个剧本不算长,加上各种场景描述,总共也就五万多字,钟小兰看的格外认真,足足看了一个多小时才终于放下稿纸。
从剧情中脱离出来,她表情有些复杂。
“说实在的,我们学历史,什么谭嗣同、戊戌六君子、百日维新,就是轻飘飘的几句话,反正是失败了。”
钟小兰慨叹道,“可谁能想到,当时的人的心态这么复杂,彼此间的故事这么精彩。”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