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苔下字
苏辞的指甲抠开桥底第三块松动的石板时,指尖沾了层黑绿色的苔泥。那苔藓像被水泡透的棉絮,轻轻一捻就化成了浆,顺着指缝往下淌,在青灰色的石面上画出道歪歪扭扭的线,像谁在水下写的暗号。
石板下是空的。
幽暗的缝隙里透出股陈腐的木头味,混着荷叶的清香,苏辞摸出火柴划亮,橘红色的火苗舔着空气,照亮了缝底——那是只半朽的木盒,盒盖边缘缠着圈红绳,绳结处沾着片干枯的荷花瓣,一碰就碎成了粉。
“小心火烛。”撑船老汉的声音从桥洞外飘进来,带着水汽的湿重,“这木盒泡了快二十年,里头的东西怕是早烂成泥了。”
火苗突然“噗”地矮了下去,苏辞看见木盒侧面刻着个极小的“安”字,笔画被水浸得发胀,却依然能看出刻痕很深,像是用尽了力气。她想起月娘手帕上的针脚,突然觉得这两个字有种莫名的呼应,像石匠和月娘隔着时光在互答。
指尖刚触到盒盖,木盒突然发出声轻响,像有东西从里面滚了出来。借着火光一看,是枚铜制的莲花扣,扣面的花瓣被磨得发亮,边缘却依然锋利,在火光里泛着冷光。苏辞把莲花扣捏在手里,突然感到掌心一阵刺痛——扣底竟藏着根细针,针尖朝上,上面还挂着缕灰黑色的线,像从什么布上勾下来的。
“这是石匠的工具扣。”老汉的竹篙在船板上磕了磕,“他总把凿子别在腰上,用这莲花扣系着,说怕弄丢了。那年山洪冲桥,有人看见他抱着块断裂的桥板往下沉,手里还攥着这扣子。”
苏辞翻转莲花扣,看见背面刻着行更小的字,被铜锈糊住了大半,她用指甲慢慢刮,锈粉簌簌往下掉,露出“七月初七,荷花开”几个字,和桥底石面上的刻痕分毫不差。
火苗突然窜高,照亮了木盒深处——那里铺着层荷叶,叶下裹着叠泛黄的纸,纸页边缘已经朽成了絮状,却依然能看清上面的字迹,是用毛笔写的,笔锋刚硬,带着水浸的晕染:
“月:今日凿完西桥第三石,见荷花开得正好,摘了朵压在盒底。待桥成之日,便用这桥作聘,迎你过门。知你怕水,特意在桥底凿了暗格,以后你若想我,便来此处寻,盒里永远有你的位置。”
落款是个潦草的“安”字,旁边画了朵缺瓣的莲花,和玉佩上的图案如出一辙。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