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 > 都市小说 > 都市小说 > > 第340章 我帮您推荐到《中国书法》 (2 / 9)
        事实上,李石自己总结的书法体系,虽然借鉴了张怀瓘的《书断》中关于“神、妙、能”的内容,但他的评判更严格。、

        比如说王羲之的《丧乱帖》,在很多人看来,足以也称之为神品之作。

        但在李石对书法的评判体系里,《丧乱帖》的确是情感与字迹高度契合,属于“道高”,但王羲之在创作它时,可能处于一种极致的情绪里,笔法、结构、章法、墨法等方面,在这种情绪下,是“无意”且“微微慌乱”的,总的而言,属于“技平“——这个“技平”并不是说技法不好,相反,这幅作品的技法同样非常好,技法好是支撑情感与书法融合的基础,只是没有达到像《兰亭集序》那样的完满境界罢了。

        之所以提《丧乱帖》,因为它与李石创作的这幅《思君帖》很相似。

        李石创作《思君》时,自我催眠到了极致,整个人完全沉浸在情绪中,美人书体的风格在这样的情绪里破土发芽,技法随之提升,也支撑他把当时饱满的情绪融入到了笔下的墨迹里。

        但因为书法风格刚刚萌芽,还不成熟,且受极致的催眠情绪影响,他的这幅《思君》,如果神品的高度来看,同样属于“道高技平”的妙品之作。

        不错,之所以说《丧乱帖》和《思君帖》这两幅妙品之作是“道高技平”,是因为李石站在神品的高度来评判的。

        如果从普通书家,或者鉴定能力较强收藏家的角度来看《思君》——

        卧槽,自己居然遇到了一幅艺术高度堪比《丧乱帖》真迹的作品??!!

        王羲之《丧乱帖》的真迹如果放在现在,得卖到多少钱?十个亿没有,三五亿总是有的吧?

        ……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