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 > 其它小说 > 其它小说 > > 15章 格物致知 破而后立 (1 / 4)
        第十五章:格物致知,破而后立

        “龙牙”大队的筑基如火如荼,三百枚“真罡”种子已在孕育。而我,也终于能暂卸外务,直面自身那残破十九年的道基。当年的剥夺,近乎根绝了我的道途,令我浑噩沉沦,记忆亦支离破碎。

        如今,积淀已厚,时机成熟。补全自身,重筑道基,此其时也!

        但我深知,绝不能重走老路。我必须开辟一条前所未有的路径。闭关静室,我并未急于行功,而是将浩瀚如烟的修行典籍残篇、现代科学巨著(从量子场论到细胞生物学)、乃至哲学思辨,在识海中铺展、碰撞、融合。

        思维的闪电照亮了迷雾。我观蚁群,单个蚂蚁微不足道,但庞大群体却能涌现出精密复杂的“社会”行为,有建设,有战争,有统治结构。这超越了简单叠加,更像是某种底层规则驱动下,源于个体互动却又超越个体的集体秩序与智慧。这秩序本身,也内含阴阳般的博弈与制衡。这,近乎是“道”在微观社会的映照。而蓄奴蚁与奴隶蚁之间的掠夺统治剥削对应顺从和明争暗斗,某个角度来看,就像我们这个层次与收割修真者本源气运的神秘组织之间的博弈,我们这个群体有这么大的基数,一定可以衍生出可以对抗的道,我要抓住这个道!

        初中时的疑问重现心头:六除以三等于二,一除以三等于零点三无限三循环;二乘以三等于六,但零点三无限三循环乘以三等于零点九无限九循环,根据除数乘以商等于被除数,明面上比一小的零点九无限九循环应该和一一样大。如果这个缺失的零点零无限零循环一等于零的话,但明面上又比零大。这个缺失的零点零无限零循环一应该就是道的一个基点。在三维空间只能看到摸不到,我们修道就是要抓住这个一,触摸世界的本源。高中时我知道人类无法画出一个绝对的圆,这是这个世界对我们的限制,我们修道就是要打破这个限制。现实中,一刀分豆腐,再合已非原物;静置亦会风化消减。宇宙万物,从夸克到星海,无一刻不在流变之中,无绝对静止,无绝对完美,无绝对的‘1’。唯一的“恒常”,即是“变化”本身。此乃“道”之显化。

        今时我方悟透,其背后是熵增定律(趋向无序)与阴阳之道(动态平衡)的深层体现。世界存有规则,而规则必存缝隙与不完备处。若规则绝对完美锁死,宇宙即成死寂,再无演化生机。

        数学追求宇宙终极的精确,宇宙却展现着某种“模糊的精确”。没有绝对的一,只有无限趋近的一,这个无限趋近可能是大于一亦或者是小于一。那微末的零点零无限零循环一是何物?物质能量守恒似乎无法解释其作用。它非物非能,更像是一种抽象的规则体现,或是规则本身的‘孔隙’。它存否?或处于增与减的叠加态?还是这个事物与那个事物的分界线。

        宇宙或许本无绝对。它如一件由无穷线索编织的巨网(或源于极简原理)。科学与修道,皆在试图寻找那‘线头’。而寻得者,难免欲“拉扯”探究,这或引发连锁反应,如推倒多米诺骨牌,可能导致认知世界的崩溃与重生——是终结?或是跃升高维?甚至,高维与低维,孰高孰低?二维或有其至简之美。

        现今科学大厦基于四大基本力。若未来,我们的认知需构建于更深层的“平衡之力”(或曰阴阳调和,或曰大道至简的统一场)之上,彼时,它该称“科学”,还是更近于“道”?

        我见诸多惊人相似:伏羲女娲交尾螺旋、DNA双螺旋、天体运行螺旋轨迹——其横截面,皆暗合太极阴阳流转之意象!细胞、原子、星系,在结构原则上竟呈现分形般的和谐统一!

        人体有基因枷锁(端粒、衰老)、大脑有认知枷锁(潜能未用)。而“三魂七魄”之说,或为古人对意识多维功能的朴素划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