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什么时候了还关心旗袍!”苏雨哭笑不得,“放心吧,盒子包装得好好好的,只是有点皱褶,已经送回工作室了。倒是你——”她突然压低声音,“医生有没有说你的眼睛...?”
林未敏锐地捕捉到苏雨语气中的异常:“说了可能会有后遗症,怎么了?我的眼睛看起来有问题吗?”
苏雨欲言又止,最终从包里掏出一面小化妆镜递给林未。
镜中的脸依然是她熟悉的模样——白皙的肌肤,线条优美的鹅蛋脸,一双总是含着水光的杏眼。但奇怪的是,她总觉得自己的眼睛似乎比平时更加明亮,甚至...
“你的虹膜颜色好像变浅了一些,”苏雨小声说,“几乎透明得像水晶一样。医生说这是视觉神经受损导致的色素变化,可能会恢复,也可能...”
林未放下镜子,内心泛起一丝不安,但还是强作镇定:“没关系,人没事就好。”
出院后的一周,林未逐渐发现医生所说的“后遗症”远不止虹膜变色那么简单。
她开始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每个人周围都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光晕,不同情绪状态下,光晕的颜色和强度会发生变化。焦虑是暗红色的波动,平静是柔和的蓝,喜悦则呈现为明亮的金色光环。
更奇怪的是,当她接触物品时,偶尔会闪现一些模糊的画面和情绪片段,尤其是那些历史悠久、充满故事的老物件。
“所以我现在成了人形情绪检测仪兼古董鉴定器?”林未对着工作室里那件逃过一劫的民国旗袍苦笑。她小心翼翼地用左手轻抚旗袍精致的绣面,一瞬间,一些零碎的画面闪过脑海——旧式留声机流淌出爵士乐,高跟鞋踏在花砖地上,还有若有若无的栀子花香。
“太魔幻了。”林未摇摇头,把旗袍仔细挂回保存柜中。
适应新能力的过程并不轻松。信息过载让她经常头痛,街上行人各色情绪光环交错让她眼花缭乱。她学会了通过深呼吸和控制注意力来调节这种能力,渐渐发现当自己集中精神时,甚至能稍微感知到他人光环背后更深处的情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