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者闻言,脸上顿时露出激动之色:“当真?小哥如此肯定?”
陈墨白指着画作,结合感知到的情绪,缓缓道:“您看这笔墨,秀润中见筋骨,洒脱处不离法度,非唐寅之才情不能为。更重要的是这画中之‘意’…”
他顿了顿,努力将那种情绪感受转化为语言:“这画里,有酒后的豪迈,有避世的孤高,有对山水自然的沉醉热爱…但最难得的,是这画骨子里藏着一股…怎么说呢,一种失意文人特有的、挥之不去的惆怅和无奈。这种复杂的情绪,是后世仿者无论如何也模仿不来的精髓。”
他这番话,半是鉴定常识,半是触灵所得,听得那老者连连点头,眼中异彩连连:“小哥好眼力!好感悟!不瞒你说,祖上传言,六如居士(唐寅号)作此画时,正是他经历科场案后,看透世情,却又放不下心中块垒之时…与你所言,竟丝毫不差!”
陈墨白心中暗道侥幸,这触灵的能力,真是作弊利器啊。
最终,陈墨白没有建议老者立刻出售,而是建议他若非要出手,务必寻找顶级拍卖行或真正懂行的藏家,以免明珠暗投。老者千恩万谢地走了,对陈墨白的眼力和人品赞不绝口。
送走老者,陈墨白独自站在长案前,久久凝视着那已经收起的画。
成功感知唐寅真迹的情绪,让他对“触灵”的理解又深了一层。这能力不仅仅是“看”历史,更是“读”懂古人之心。
这让他更加渴望提升境界。若是能达到《鉴古心经》第五重“通意”,甚至更高,是否能更清晰地与古人对话?是否能解开更多历史谜团?
兴奋之余,他也感到一丝疲惫。感知如此强烈而复杂的情绪,对心神的消耗远比感知普通器物大得多。他揉了揉太阳穴,决定今晚早点打坐休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