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的情景,在桃源村好许多人家里同时上演。
整个下午,谢里正的窝棚前仿佛变成了集市,挤满了闻讯赶来要买宅基地的人!
“里正叔!我家东边那块小坡地,我买了!”
“里正爷!我家屋后那一片,可得给我留着啊!孩子他爹马上就要发工钱了。”
“我先来的!我先画押!”
人们七嘴八舌,手里都攥着或多或少的银钱和铜板。
还有人恍然大悟,拍着大腿道:“哎呀!怪不得当初广福哥非要选最里面、挨着竹林那块没人要的宅基地!原来图的是这个!那边地方大,还便宜,能扩出去好多!真真是聪明人啊!”
仅仅半天功夫,村里原本所剩不多的闲置宅基地,尤其是位于村子中间、位置相对便利的那些,几乎被抢购一空!
谢里正忙得焦头烂额,收钱、登记、按手印,解释规划……但他心里却隐隐有一种感觉:谢广福规划的那个“未来”,似乎正以一种他未曾预料的方式,被村民们用真金白银的买地,一步步推动着,开始变得清晰起来。
抢到地的人欢天喜地,开始盘算着将来如何盖房如何利用,没抢到或者银子不够的人,则懊悔不已,只能眼巴巴地看着。
就在谢彪家和其亲戚们的土坯房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引来部分村民羡慕目光的同时,窑洞这边的气氛却日益紧张而充满期待。
姚大姚二每次从窑区回村,路过那片新起的土坯房时,总能听到村民们的窃窃私语。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