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 > 军史小说 > 军史小说 > > 第174章 奖励建设专款百两 (1 / 4)
        劝农使尤其好奇,指着窑洞问道:“谢里正,谢先生,那几口窑是做什么的?似乎还在烧着?莫非贵村在此烧制陶器?”

        蟹壳炉那边,谢铁匠早已得了谢锋的通知,下午就早早熄火收工,以免打扰“大人们的清净”。

        但姚大姚二负责的炭窑正烧到关键阶段,一旦熄火,整窑木炭都会报废,损失不小,故而仍需有人看守火候。

        此刻,还能看到窑口映出的红光和隐约忙碌的人影。

        谢广福上前一步,从容接话,他不想错过这一个展示村子积极向上的好机会:

        “回禀各位大人,那几口窑,并非烧制陶器,此乃此处遗留的废窑,荒废已久,我等村民安置于此,见其结构尚存,便尝试着加以清理改造,废物利用。”

        他伸手指着:“那边冒着浓烟的是炭窑,正在试烧木炭,山中枯枝杂木甚多,烧制成炭,便于储存,冬日取暖、日后烧制砖瓦皆可用之,亦可少量售卖,贴补村用。”

        他又指向另外几口已经冷却的窑:“那几口,正在烘干之中,是准备用来尝试烧制青砖的。村中现状各位大人也看到了,窝棚难御寒冬,大家都盼着能早日住上结实保暖的房子。若能自产青砖,则安居有望。”

        他言简意赅地将这几口破旧窑洞的“前世今生”和现在的用途解释得清清楚楚,语气平和,却透着一种务实和干劲。

        官员们听得连连点头,尤其是劝农使和那位“行路御史”,眼中都露出了浓厚的兴趣和赞赏之色。

        “妙啊!”劝农使抚掌赞叹,“化废为宝,自力更生!不仅能解决自身需求,还能想到贴补村用,此乃长久之计!谢先生,尔等村民真是心思活络,踏实肯干!”

        齐安县令也面露嘉许之色:“不错。善于利用现有条件,不等不靠,主动谋划生路,此风可嘉!比起许多一味伸手的村落,桃源村着实令人刮目相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