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完粥,谢锋一抹嘴,说道:“爹,娘,里正爷昨天说今天要带几个人去给村里公产的那部分竹林做标记。就是在每一丛公产竹子上,靠近私人竹林的那一侧,绑上一截用芦苇编的草绳。这样以后大家一眼就能看出来哪些是公家的,不能随便砍,免得引起纠纷,问村里要些剩的芦苇,咱家刚好有,我昨晚我和妹妹编了一些,我给他们送一点去就回来。”
谢广福点点头:“里正叔考虑得周到,这事确实得提前弄好,免得日后扯皮。你去吧,早点送过去早点回来,我们等你回来再去果园。”
谢锋应了一声,便拿起昨夜无聊的时候喊谢秋芝和谢文编的芦苇绳,出门去谢里正的宅基地了,里正的宅基地离小广场很近,平时有人找也很方便。
谢里正做事确实细心又公道,他早就考虑到公私竹林的界限问题,也提前让村里的老人编了不少结实的芦苇草绳,要不是担心不够用,也不会放话出去,谁家有多的芦苇就编成绳子送来。
今天他要亲自带着几个可靠的汉子,一丛一丛地确认、捆绑标记。
谢锋刚到小操场就听见谢里正和汉子们说话的声音:“咱们村刚立起来,规矩得先立好。公产就是公产,谁也不能占便宜。但该分给各家的,也清清楚楚。这样大家才能安心过日子,没那么多矛盾。”
谢锋看着谢里正认真的侧脸,心中敬佩,正是因为谢里正处事公平,凡事想着大家,虽然能力未必最强,但村里这么多户人家,才都愿意信服他、听从他安排。
谢锋把一捆芦苇草绳交给旁边的谢大虎,和谢里正、在场的汉子们打了个招呼就快步赶回家里。
李月兰和谢秋芝早已收拾好家里,还把窝棚的帘子放下绑好,谢文也拿着两根长长的竹棍,兴奋地在一旁等待。
“都准备好了?那我们出发吧!”谢锋接过谢文手里的一根竹棍子,在前面开路。
一家人朝着那个传说中的荒废果园进发,空气清新、阳光温暖,让每个人的脚步都格外轻快。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