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广福拍了拍手上的灰,目光扫过几口窑,“咱们一个一个来,先从结构相对简单的馒头窑开始。”
他看向姚大姚二:“姚大姚二,你俩有烧炭的经验,这第一窑木炭,就交给你们来主理。”
两人立刻挺直了腰板,神情严肃起来:“广福叔,您吩咐!”
谢广福指着旁边两个已经完成改造的馒头窑,详细交代步骤:
“第一步,井字码柴。挑那些粗细适中、已经完全干透的松木、杂木,顺着窑膛的方向,一层横一层竖,像搭井字架那样码放整齐,中间要留出足够的空隙,让火和烟能顺畅通过。一定要码实,但不能太瓷实,透气是关键。”
姚大点头:“俺明白!就跟俺们以前垒炭窑差不多,保证码得又透气又满当!”
“第二步,点火观察,这个我上次就和你们说过的,我在强调一次,从下面进风口点火,一开始会冒出浓黑的烟,这是正常的水汽和杂质。你们要盯紧烟囱口,等到黑烟逐渐转淡,变成白色的烟,再等到白烟变得很淡,隐隐透出点青色,像那种淡淡的青烟,这就是信号!”
谢广福强调,“看烟色是关键,火候不到或者过了,都出不了好炭。”
姚二紧张地咽了口唾沫:“俺们一定瞪大眼盯着!白转青,记下了!”
“第三步,封孔闷炭,一旦看到那种淡淡的青烟持续冒出,立刻、马上,用准备好的湿泥巴,迅速把进风口和烟囱口全部堵死!一定要封严实,不能漏进一丝空气!然后就让窑里面的炭火自己慢慢闷烧,这个过程大概需要两到三天。”
谢广福用手比划着封堵的动作。
“最后一步,冷出黑金,封窑之后,你们都不要心急,等到窑体完全冷却下来,摸着一点都不烫手了,才能打开窑门。到时候,你们看到的,就是一窑乌黑发亮、敲起来有清脆声响的上好木炭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