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他被拉到靠近青川河的那一片区域时,眼前豁然开朗。
这里是一片极为广阔的缓坡地带,坡度平缓,日照充足,一直延伸到河岸,这里也正是他未来想要挖渠引水的位置,未来如果要造桥,也是打算在这个位置的。
缓坡地带如今上面虽然长满了灌木和茂密的杂草,显得荒芜,但在谢广福眼中,这却是一片不可多得的宝地。
他心中有了另一番计较:“只待我们桃源村那边的引水渠挖通,再架起连接两村的桥,这片缓坡的潜力就能被彻底激发出来。这里地势高燥,排水良好,光照足,正是规模化种植果树的绝佳选址!若是能引进一些耐寒、耐旱、高产且品质优良的现代改良果树品种,假以时日,必定能成为桃溪村一项巨大的收入来源!”
不过,引进改良果树品种的事太过惊世骇俗,也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和技术管理,现在提出来为时过早,他也就只是想一想而已。
桃溪村最大的倚仗,其实就是眼前这条奔流不息的青川河。
河流在下游某处形成了一个自然的冲积平原,还有几处旧河汊,地势低洼,水量丰沛。
“妙啊!”
他几乎要脱口而出:“这里简直是建设天然鱼塘的理想之地!”
如果这里是他来规划,完全可以在这里因势利导,挖土成塘,巧妙地与河道相通,构建活水鱼塘。
河水上游携带的丰富泥沙和腐殖质就是天然的肥料,能促进浮游生物生长,鱼儿长得快。管理起来也省心省力,根本不需要肩挑手提地换水,开闸即可引入活水。
也不需要费力的翻塘清淤,河水的流动自然能带走部分沉积物,就连塘埂都可以充分利用起来,种植芦苇、蒲草,既能固堤,又能额外收获饲料或编织材料。
当然,潜在的风险还是有的,要是洪水期来临就可能冲毁塘坝,泥沙的淤积也需要定期疏导,这就需要设计更坚固的水利设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