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年轻的研究员报告道,声音因紧张而有些干涩。
被称作“刘老”的,是项目的总负责人,年过六旬的刘爱华院士。
他头发花白,但一双眼睛却炯炯有神。
他没有说话,只是微微点了点头,布满皱纹的手,紧紧攥着身前的控制台边缘。
随着模拟程序启动,屏幕上,代表着纳米机器人的无数微小蓝色光点,被注入了模拟的血管系统。
“目标进入循环系统,开始自主索敌!”
“锁定癌变区域,第一批次哨兵已抵达肺部病灶。”
“蜂群算法激活,开始信息素标记!”
在场的每一个人,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他们看到,那些蓝色的光点在抵达病灶区域后,并没有立刻发起攻击,而是像一群训练有素的猎犬,迅速散开,
将整个肿瘤区域包围,并释放出一种虚拟的“信息素”,将每一个癌细胞都精准地标记出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