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的将领和主管们看到副统帅已经明确表态,立刻心领神会,纷纷举起了右手表示赞同。整个大厅里,只有赵东来,缓缓地、带着一丝明显的不情愿和最后的倔强,举起了左手,表示了反对。但所有人都明白,赵东来并非真的反对这个注定通过的提案。他只是在做最后的姿态:一来可以进一步撇清自己,降低万一行动失败带来的直接责任;二来也是响应汪凯当年在统帅部强调的“议事规则,需有不同声音”的原则,维护一下表面的程序正义和军人直率敢言的形象。
“嗯,表决通过。”林君正对赵东来的反对视若无睹,直接宣布结果,语气不容置疑。“李主管,你尽快起草责任书,签署后归档。赵指挥使,”他转向赵东来,语气转为公事公办,“你即刻开始召集‘潜影’特别行动队,准备装备,并与潜龙阁紧急协调,务必拿到他们最新研发的禁地防护和探测设备的最高权限和使用许可。同时,准备与官府内务司对接,提交行动备案申请,协调他们的监督专员。时间紧迫,动作要快!”他目光扫过记录官,“刘路春参谋,详细记录本次决议及行动计划,形成绝密文件,编号‘归剑’,即刻下发相关执行单位。我跟李主管马上去一趟枢密院。就这样,散会!”
沉重的青铜大门被卫兵推开,将领们鱼贯而出,脚步声在空旷的回廊里显得格外清晰。林君正最后看了一眼汪凯那张空荡荡的统帅座椅,嘴角勾起一抹极淡的、转瞬即逝的弧度,随即也大步离开。偌大的议事厅,只剩下李黎一人,站在长桌旁,影子被拉得很长,映在冰冷的地面上,如同她此刻肩上那无形的、沉重如山岳的责任。
代号“归剑”的行动,就此拉开序幕。而禁地竹林海的边缘,那将改变无数人命运的风暴,已在无声中酝酿。
统帅部的决议如同一块投入深潭的巨石,涟漪迅速扩散至人族权力核心。林君正与李黎离开那座青铜浇筑的议事厅,马不停蹄地赶往象征最高权力的枢密院。沉重的车轮碾过御妖军总部与枢密院之间宽阔的官道,也碾碎了李黎心中最后一丝侥幸。她清楚,在那个金碧辉煌的大厅里,等待她的将是一场更残酷的政治博弈。
盾牌交叉样式的金色大型徽章在天花板上反射着周围的灯光,使得整个大厅都沐浴在金灿灿的光芒中。整个人族领域的地图浮雕被等比例地精致雕刻在正中央的墙壁上,山川、平原栩栩如生,森林和草地区域点缀着精心布置的树木花草微缩模型。法术驱动的水流在地图上的河流处循环流淌,更添灵动。金丝楠木的桌椅围成一圈,两端摆放着三天一换的香囊,淡雅的沉香气息常年萦绕。枢密院——这个人族最高决策机构,在每一个细微之处,都彰显着无与伦比的威严与体面。
“按理说,我本没有资格坐在这里发言。”林君正端坐在大厅左侧座椅的正中央,身姿笔挺,神情沉稳而严肃,声音在空旷的大厅里显得格外清晰,“在御妖军内部,我的职务虽略高于李参议,但在职级上,我甚至并非常任参议,充其量只是汪统帅的高级秘书。原本,只需李参议向各位常议陈述即可。但李参议认为,既然汪统帅出了事,理应由我代行御妖军代表之责,来向诸位说明情况。”他微微侧目,瞥了一眼身旁的李黎。
李黎撇了撇嘴,斜睨了林君正一眼,没有作声。她双手交叉置于桌面,目光低垂,看似专注地盯着那份请求潜龙阁协同行动的申请书——一份她早已烂熟于胸的文件。她并非真在看,只是借此掩饰内心的焦躁,不愿去听那些冠冕堂皇的场面话。
林君正捕捉到李黎那强忍不满却又为了“顾全大局”而不得不保持沉默的姿态,心中掠过一丝得意与期待——或许,他能借此机会,直接接替汪凯在枢密院的常任参议之位......这个念头让他嘴角难以察觉地微微抽动了一下,旋即又恢复成那副沉稳严肃的表情。他顿了顿,刻意放缓了语速,字斟句酌地继续道:“文件想必诸位都已详阅。汪统帅失踪一事,自我们发现伊始,便已全力展开搜寻。在考虑其可能私自闯入禁地的风险后,我们第一时间便起草了这份文件,提请进行联合搜寻行动。”他的目光缓缓扫过在场的每一位常任参议,语速虽慢,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自汪统帅执掌御妖军帅印以来,十余次成建制叛乱被成功镇压;其领导下的明智投资行为,为御妖军开辟了财源,有力推动了经济生产,大大减轻了养军负担;在对外防御战中,得益于汪统帅的正确战略规划,我军人员损失始终控制在最低限度。然而,”林君正话锋一转,语气凝重,“汪统帅的突然失踪,导致御妖军失去了名正言顺的责任人,我们的一切行动都受到了掣肘。即便我目前代行统帅之职,权限亦极为有限,许多关键决策难以推进。”
1.
叙述间,林君正始终留意着众人的反应。潜龙阁首席大学士王长山的脸色越来越难看,几度欲言又止。王长山与汪凯交情深厚,坊间传闻其首席大学士及常任参议之位皆得力于汪凯的鼎力支持,他显然不愿现在就为汪凯的命运下定论。林君正巧妙地提高音量,几次将王长山试图打断的意图压了下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