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 > 军史小说 > 军史小说 > > 第23章 蓝色彩鸮 (3 / 4)
        “可。此事有劳国相与梅军镇长商议实施之。归顺的北匈奴人与其他国民一视同仁,他们的优秀子弟也可到新朝内阁各个部门任职,赐平民籍;若担任要职公务人员或部门主管的官员,一律赐姓刘。”

        (“天下匈奴遍地刘”,帝贺此举当可促进中华民族大融合是也。)

        说完正欲转身再与明月长老探讨天庭龙族之事的刘贺,又被韩晓健拉住了:“王上,还有一件大喜事,老臣想与您分享。”

        “哦,是何喜事?”

        “我们找到了一种新的控井方法,此技术可极大提高打井之效率,老臣拟在全国推广之。”

        “韩相,推广之事你自决之,包括皇权日常事务在内的职责,本王都授权于你,自不用再大事小事都向本王汇报。不过,对于你提到的新的控井方法,本王倒是好奇的,有劳你详述之。”

        “王上,新的控井方法,其做法是:用木板拼个圆环,平放在凿井之处。然后在圆环上用砖或石砌起一个上下直立的井筒,用草绳固定成一体,犹如拔地而起的烟囱。一副木架凌驾于井筒之上方,顶端安置滑轮。一条又粗又长的绳子穿过滑轮,一端系着泥兜,下到井筒底部;另一端被十数个劳力紧紧牵拽着。掘井人把挖下的泥土装在泥兜里,呼叫一声,外面的人们便喊着号子把泥兜拉上来。随着掘进的不断深入,井筒逐渐下沉,直到井下出水,才把井筒落在较为坚硬的地层上。一口井就这样建成了。”

        (上述控井方法可考《吕氏春秋?勿耕》:“伯益作井。”;《淮南子?本经训》:“伯益作井而龙登玄云,神栖昆仑。”而伯益为羌人的先祖大禹时代之人,不得不钦佩古人的智慧!上述控井方法技术含量很高,直到20世纪50年代上述方法还在普遍使用。)

        “甚好!发明此控井之法者,当重赏之,此事有劳国相。”

        “好的,王上,老臣这就去办。”韩晓健行礼回应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