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静知真心实意地笑了:“恭喜恭喜!这下,算是一条腿跨进叉院了。”她知道,对于余夏的目标,全国赛才是他向往的战场。
但喜悦之后,现实的问题立刻浮出水面。
全国赛,如果拿到一等奖,Q大交叉信息院就没什么悬念了。可这是与各省最顶尖的尖子生厮杀,对手绝大多是高中学生。他们经验更丰富,心智更成熟,抗压能力更强,体力更好,为了保送名额可以拼尽全力。
而余夏,还差两个月才满十四岁。年龄带来的不仅有旁人的惊叹,还有各方面的的客观差距。
这不是靠一点小聪明就能弥补的鸿沟。
而且,即便七月他能奇迹般地斩获全国一等奖,获得保送资格,今年的高考录取也已结束。他依然要等到明年秋天才能入学。
那么,高二这最后的两三个月,以及整个高三,他该如何规划?
是孤注一掷,将所有时间和精力投入竞赛,冲击最高奖项,走保送生?还是见好就收,凭借省一的奖项和高考高分进入Q大?
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岔路口,足以影响他人生的轨迹。
让江静知感到诧异的是,对于如此重大的抉择,余夏的家人们表现出了近乎放任自流的态度。
徐茹萍笑眯眯的支持:“天天自己拿主意就好,爸爸妈妈相信你的判断。需要什么,跟我们说。”
余志超更是直截了当:“选你最有把握的。钱不是问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