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日暖生烟
洪水退去后的第三天,太平卷烟厂还在全力抗洪救灾。烟叶库区里的积水虽然退下去了,烟叶库的墙壁上,洪水残留下来的一米半高的黄褐色水印,还历历在目,让人触目惊心。
就在全厂职工提前返岗,抢救烟叶,憋着劲儿要恢复卷烟生产的时候,几辆京牌黑色轿车快速开进了烟叶库区。
厂领导早早站在库区门口,翘首期盼,列队欢迎国家局领导的视察慰问。
国家烟草专卖局党组书记、局长邵海平在库区门口迈步下车,身后紧跟着生产计划司、经济运行司、财务审计司等部门的司长们。他们一路风尘仆仆,表情凝重,第一时间来到太平烟厂现场视察,指导工作。
正在搬运烟叶麻包的职工们,看到领导莅临,也忍不住停下手中的活计,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这一刻,就连烟叶库的空气,都弥漫着雨后彩虹的温暖,都透露出劫后重生的希望。
全国各行各业都实行市场经济,唯独烟草行业依然实行专卖专营、计划生产。烟厂的卷烟依然实行计划产量、专卖许可证、专卖运输证等专卖管理。各地烟厂、各级烟草公司,都是政策性经营管理,效益与发展,百分之八十多都依靠政策,剩下百分之十几的区别,那才看自家的本事、领导的能耐。所以,不可否认,政策因素,各地在相当程度上存在依赖;专卖管理,对烟草行业来说,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血管动脉。
太平市这场突如其来的大洪水,让烟厂一下子变得脆弱起来,阴霾刚刚从天上飘走,却又驻扎到了烟厂职工的心头。而且,如果不采取断然措施,伤害时间可能会更长,损失程度可能会更重。
要知道,在全国烟草行业,当时实行的是工效挂钩,工资和效益、利税绑在一块,就像藤缠树、树绕藤,树高藤升,树折藤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烟叶被淹受损,因此衍生出的,一定是效益和利税的大幅减少,职工们的工资收入也必定随之下降,这可是关系到每个职工家庭的大事要事。所以,大家的眼神都不约而同地望向北京,希望能得到国家局的政策扶持,帮企业和职工渡过这一难关。
河东省委省政府对这次抗洪抢险也十分重视。在河东省,一多半市县,都在这次洪水中遭了灾,只是程度轻重不同而已。尤其是太平烟厂,是太平市的重点利税大户,对河东省来说也是举足轻重。在当时,经济指标就像一根指挥棒,是考核干部政绩和升迁的关键。所以,各级领导都死死盯着灾情影响,赶忙制定应对措施,一点也不敢松懈,半点也不敢马虎。
在河东省的省长办公会上,按照省委指示,给全省灾后重建定下一个主调子,那就是“全力自救,跑部求援"八个字,这方针,内外两面抓,上下都重要,一下子给彷徨的人们,指出了出路和方向。
河东省烟草行业,尤其是三家烟厂,是河东省的利税龙头老大,利税占了全省经济的一半左右,在全省这个经济大盘子里,分量自然不轻。在全省官场,一直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好不好,看烟草;升不升,看利税。”这话说得直白实在,把烟草行业在河东省经济里边的关键分量、重要地位,说了个明明白白、通通透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