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敏亦是久未亲临这等铺面,颇觉新鲜,随意走到货架前看了看,拿起一盒标注着“蔷薇胭脂”的膏体,打开闻了闻,又用指尖沾了一点细看,随即微微蹙了蹙秀眉。
她放下胭脂,用帕子擦了擦手,语气温和地对张掌柜,实则是在点拨林望舒:
“这胭脂色泽倒是正红,只是膏体质地似乎过于厚重油腻了些。江南气候湿暖,女儿家们敷粉调脂,最是讲究一个轻薄透润、服帖自然。这般厚重的膏体,上脸难免黏腻闷痘,色泽也失之呆板,不够清透鲜活。便是我这般年纪,也更爱用些水粉胭脂液,或是质地轻薄的膏体。”
她说着,又笑着指了指黛玉,“便是玉儿这样的小人儿,日后大了,想必也是喜欢清爽些的。”
她言语委婉,却一针见血地点出了产品滞销的关键——不符合市场需求。
林望舒拿起那盒胭脂,仔细看了看,又试了试质感,果然如贾敏所言,厚重油腻,不易推开。
然而,就在这一瞬间,她脑中电光火石般闪过一个念头:
这在江南被嫌弃的缺点:厚重、油腻、封闭性强,但若在那北地那苦寒干燥、风沙凛冽的环境中,岂不是变成了防冻、防裂、保护肌肤的优点?
江南追求清透水润,是因气候潮湿;北地需要油润滋养,是因气候酷烈。此地滞销的劣品,或许正是彼地的急需之物!
她心中豁然开朗,一个关于南北货品流通、因地制宜的初步想法悄然萌生。
第17章盘点旧铺谋商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