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要一步一步走,饭要一口一口吃,眼下最紧要的,是先把手头这唯一的产业,琢磨出一点新意来。
北地的冬日漫长,千户所内各房各院的日子仿佛也随着天气一同凝滞。
林望舒的日子却并未虚度。除了偶尔去那胭脂铺看看,与张掌柜商讨些细微的改动,更多时候,她安静地待在自己的小院里。
她或是看书,或是陪着身体渐好的周嬷嬷说话,或是听抚剑回禀一些外间的琐事——自安平郡主将她赐下,抚剑便自然承担起一部分与府中其他院落往来的职责。
她渐渐察觉到婆母王周氏的变化。
这位婆婆性子爽利明理,年轻时也是管家的好手,如今年纪渐长,加之北地气候严寒,精力便有些不济,时常露出疲惫之色。
以往她强撑着打理院中事务,如今见儿媳沉静稳妥,将小院打理得井井有条,连带着儿子王铮的伤也恢复得极好,心下便松动了几分。
这日请安后,王周氏并未立刻让林望舒回去,而是留下她。
王周氏指着桌上几本帐簿并一串钥匙叹道:“我年经大了,也担不了几日事了,本来你过门过后就该把这些事交给你,只是你一直不肯你接。”
王周氏叹了口气,“看你瑞精神好很多,也愿意理事了,往后这院里这几个仆役的调配、月例发放、日常一应吃穿用度的安排,便交由你来打理吧,也让我省点心,让我也歇歇。”
婆母下放仆人的管理权,这是一个重要的信号,意味着认可和信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