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最让他难以释怀的,还是妻子每次路过学区房中介时那落寞的眼神。他们一直渴望能给孩子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但面对高昂的房价,他们的努力似乎总是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三天后的清晨,阳光透过机场的落地窗洒在赵老师的身上,他拖着行李箱,步伐缓慢而沉重地走向登机口。手中紧紧握着的项目资料,似乎比平时更加沉重,仿佛承载着他所有的压力和忧虑。
当他登上飞往广州的航班,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后,心情依旧无法平静。他忍不住回头望向窗外,目光落在那刚刚装修好的实验室上。那座建筑静静地矗立在那里,崭新的外观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但此刻却显得异常空寂,没有了往日的热闹与喧嚣。
赵老师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实验室里的场景,学生们忙碌的身影、仪器的嗡嗡声、讨论问题时的激烈氛围……然而,这一切都已经成为了过去。如今,实验室里空荡荡的,只有那些崭新的设备和桌椅,孤零零地等待着下一次的使用。
他的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失落感,仿佛失去了什么重要的东西。而招生系统里那几个还没来得及确认的研究生名额,更是让他感到一丝愧疚和遗憾。他原本期待着能够亲自指导这些优秀的学生,看着他们在学术道路上不断成长,然而现实却如此残酷,让他不得不放弃这个机会。
飞机缓缓起飞,赵老师的思绪也随着机身一同升上云端。他不知道这次广州之行会给他带来怎样的结果,但他知道,无论如何,他都必须面对现实,继续前行。
这样的场景在中国高等教育界正频繁地发生着。据统计,在2022年,东部地区的985高校从中西部地区挖走的高层次人才数量相比2018年竟然激增了47%!这一数据着实令人震惊。
以兰州大学和云南大学为例,这两所高校流失的正副教授中,竟然有高达65%的人最终都流向了东部的985高校。这意味着,这些学校原本的优秀师资力量正在大量流失,给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然而,更令人揪心的是,像山西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这样的非“双一流”高校,情况更为严峻。在过去的五年里,这些学校竟然有超过三成的高级职称教师选择离开。这对于这些学校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这些数字背后所反映出的现实是令人痛心的。一个个空荡的实验室,原本应该充满着科研的活力和激情,如今却因为人才的流失而变得冷冷清清;一个个原本正在进行中的研究项目,也因为核心人员的离开而被迫中断,无法继续推进;而那些原本满怀期待的学生们,他们的眼神中也充满了迷茫和无助,因为他们失去了优秀的导师和引导者。
二、孔雀东南飞:资源差距下的无奈选择
学校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薛院长对于2006年接手院长职务时的情景,至今仍记忆犹新。当时的物理学院,几乎可以用“空荡荡”来形容,不仅学生寥寥无几,就连教师队伍也严重短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