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 > 女生频道 > 女生频道 > > 第7章:强将手下无弱兵 (3 / 5)
        每年,程处长都会选派几名骨干成员参加这些学术会议。这些成员不仅能够接触到最新的科研成果和管理理念,还能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进行交流和合作。此外,为了激励大家积极发表科研管理类论文,程处长还承诺所有相关费用都将由处里全额报销。

        然而,这个计划在刚开始推行时,并没有得到所有人的支持。有些人担心这会让团队成员分心,影响到他们的本职工作,甚至被认为是“不务正业”。但程处长坚信这个计划的重要性,他不断地向大家解释和说明,希望大家能够理解和支持。

        直到年轻的王老师从泰国的学术会议带回了一份“科研团队国际化评估指标体系”的报告,并据此对学校的海外合作项目申报流程进行了优化,质疑声才彻底消失。这份报告不仅让学校的海外合作项目更加规范和高效,也证明了参加学术会议和发表论文对于提升科研管理能力的重要性。

        在接下来的三年内,科研处工作人员发表的管理类论文数量翻了三番,其中两篇论文更是获得了全国高校科研管理优秀论文奖。这些成果不仅提升了科研处的整体水平,也为学校的科研工作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在程处长的大力推动下,科研处积极探索创新,成功建立起一套别具特色的“双导师”培养机制。这一机制要求每位新入职的员工,不仅要跟随行政导师深入学习政策流程,还要与专业学院的教授进行对接,由教授担任其学术导师。

        第7章:强将手下无弱兵

        这种“跨界”培养模式的实施,使得员工们能够在不同领域获得全面的指导和培训。通过与行政导师的交流,他们熟悉了各项政策和流程,提高了行政管理能力;而与学术导师的合作,则让他们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得到了更深入的提升。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这种培养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许多员工在工作中逐渐展现出多方面的才能,成为既精通财务报销又熟悉实验设计的多面手。他们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为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有一次,材料学院的张教授在与科研管理人员交流时,惊讶地发现对方竟然对“溶胶-凝胶法制备工艺”的关键参数了如指掌。张教授不禁感叹道:“程处长带出来的兵,真是专业啊!”这句话不仅是对这位员工的高度评价,也是对“双导师”培养机制的充分肯定。

        服务下沉:打通科研服务最后一公里

        “科研管理绝对不是简单地坐在办公室里盖章签字那么轻松,而是需要真正地深入到实验室中去,去亲身体验、去观察、去发现问题所在。”这句话就像是程处长的口头禅一样,常常被他挂在嘴边。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