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 > 女生频道 > 女生频道 > > 第6章:没有硝烟的战斗 (2 / 3)
        申报国青基是年轻老师为数不多“靠实力说话”的机会,不用拼人脉,不用等内部指标,只要申报书够硬,就能进入评审环节。可“够硬”两个字,背后藏着无数个不眠之夜。张启明的申报方向是工业设备故障预警,为此他查了近三年的相关文献,跑了五次本地的制造企业做调研,甚至跟着工程师在车间待了整整一周,就为了摸清实际生产中的技术痛点。初稿写完后,他找系里的李教授请教,李教授是国青基评审专家,每年要审几十份申报书。

        “你的研究基础太弱了。”李教授翻着申报书,手指点在“研究基础”那一页,“你只发了两篇SCI三区论文,还都是第二作者,评审专家一看就会觉得你没能力完成这个项目。”张启明的脸一下子红了,他知道李教授说的是实话——前两年忙着赶课时,论文只能挤时间写,质量自然上不去。“还有技术路线图,”李教授继续说,“你这图太笼统了,‘数据采集-模型训练-故障诊断’,每个环节用什么方法?遇到数据噪声怎么处理?模型迭代的周期是多久?这些都要写清楚,不能含糊。”

        那天下午,张启明在李教授的办公室待了三个小时,笔记本上记满了修改意见。回去后,他把申报书拆成了八个部分,每天改一部分:摘要改了五遍,从最初的“介绍研究内容”改成了“突出创新点与应用价值”;研究基础部分,他补充了自己参与的一个横向项目的成果,虽然经费只有8万,但好歹有实际应用案例;技术路线图重新画了三遍,用不同颜色标注出关键节点,甚至加了一个应急方案——万一数据采集不顺利,该如何调整样本量。

        可并非所有项目都能“自由申报”。去年年底,省科技厅发布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专项”申报通知,全校只有六个申报指标。系里组织内部PK,张启明也报了名,这个项目要是能中,不仅能拿30分科研工作量,还能拿到30万项目经费。PK那天,会议室里坐了七位评委,有系领导、资深教授,我作为科研处的代表也参加了。张启明是第三个汇报的,他提前准备了20页PPT,练了不下十遍,可站在讲台上时,手心还是直冒汗。

        “你的项目和XX企业的需求匹配度不高。”一位评委直接指出,“他们要的是生产线实时监控系统,你做的是故障预警,虽然相关,但针对性不够。”张启明赶紧解释:“我们可以在预警模型里加入实时数据接口,只要企业提供生产线数据,就能实现实时监控。”可另一位评委摇了摇头:“你没有和这家企业合作过,怎么保证他们愿意提供数据?风险太大了。”

        最后,三个指标分给了两位资深教授和一个有企业合作基础的团队。张启明走出会议室时,天已经黑了,冷风一吹,他才发现自己的衬衫后背全湿了。回到家,妻子见他脸色不好,没敢问,只是把温好的饭端到他面前。他扒了两口饭,突然想起自己这个月的绩效,因为上个月有个横向项目的经费没到账,科研工作量差了5分,绩效被扣了1200块,而房贷每个月要还4800,孩子的奶粉钱还要2000。“再熬熬,等国青基结果出来就好了。”他安慰自己,可心里却没底。

        就在张启明为项目申报熬夜时,我也刚从省科技厅高新处回来。晚上八点多,我坐在办公室里,揉着发胀的太阳穴,桌上摊着一叠申报指标表。作为科技处项目管理科的科长,我的“战场”不在教研室,而在政府部门、企业和学校之间的“桥梁”上。每年年初,我就要开始“跑资源”——去科技部、科技厅、工信厅、市科技局等部门打听申报信息,争取更多的指标;申报季时,要陪老师去企业“站台”,帮他们对接需求;还要组织校内PK预审会,筛选出最有竞争力的项目。

        第6章:没有硝烟的战斗

        “陈科长,明年‘人工智能专项’的指标能多给我们学校一个不?”下午在省科技厅,我跟高新处的王处长磨了半天。王处长笑着说:“你们学校今年的中标率已经很高了,再要指标,其他学校该有意见了。”我赶紧递上一份材料:“您看,我们学校今年新建了人工智能实验室,引进了三位长江学者,还有五个团队在做相关研究,实力比去年强多了,多给一个指标,说不定能多出一个国家级项目呢。”王处长翻了翻材料,没立刻答应:“我再看看,下周给你答复。”

        从科技厅出来,我又去了一家汽车制造企业,机械学院的陈教授有个“汽车零部件智能检测”项目,想和这家企业合作申报横向项目。陈教授技术过硬,但不擅长和企业打交道,上次谈的时候,企业负责人觉得项目周期太长,不太愿意合作。这次我提前做了功课,了解到企业最近在赶生产线升级,急需检测技术支持,于是我帮陈教授调整了项目方案,把周期从18个月缩短到12个月,还承诺学校可派研究生驻厂服务。

        “我们要的是能立刻用的技术,不是实验室里的成果。”企业负责人直言。我笑着说:“陈教授的团队已经做了三次小试,检测准确率能达到98%,驻厂后还能根据生产线情况调整算法,保证三个月内就能试运行。”我边说边拿出调试报告,又给负责人算了一笔账:“用上这个检测系统,每条生产线每年能减少50万的废品损失,两年就能收回成本。”负责人被说动了,当场拍板:“行,我们先签个意向协议,下周再细谈。”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